×

周书珍:熊小村在华工的岁月

发布人:   时间:2014-06-03     浏览次数: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小村同志在华工长期分管党务及人事工作,他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尊重人才、宽于待人,为华工的干部、教师队伍培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坚持以教学为主,做好工作。如全院人员从四面八方集中到新校区后,院长、书记都号召大家要加强团结,艰苦建校。小村要求他所管的干部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做好与教师的团结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学校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时,小村狠抓职工劳动纪律教育,建立规范的工作秩序。学校健全教学组织时,小村都会与主管教务的洪德铭商量如何落实政治与业务结合,合理安排学时与教师等工作。


    特别是1959年党委决定增加专业,师资也要大增,小村与人事处处长孙盛海一起大抓师资队伍建设,除申请上级调配、在国内招聘外,还从本校高年级学生中优选了一百多人,转新专业重点培养,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


    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教育部下发了“高教60条”,提出了调整要求,学校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将专业从39个调整到23个。由于专业调整,教师的业务方向也来回变动,引起了很多思想问题。小村为统一思想,稳定教师队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他认为学校原来增加专业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不发展也不可能在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现在压缩专业也是国家的需要,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调整可以克服。正是由于当时党委狠抓了师资队伍建设,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坚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小村同志认为,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他坚持以教学为主,并在教学计划中设一定比例的政治理论学时,要保证5/6的时间用于教学,1/6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要求党团组织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尊师重教教育,保证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锻炼,逐步达到劳卫制要求,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要求院党办与行政办统一安排每学期的节假日活动,并制定安排表。


    三是坚决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教师积极性。华工的教师在各种政治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受过冲击和伤害,但由于党委书记朱九思爱才惜才,党委一班人态度明确,所以华工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是比较好的。根据周总理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及1962年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在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讲话精神,学院认真落实了对知识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妥善安排,生活上适当照顾”,对反右运动中被伤害的教师进行平反、赔礼道歉,对教师的工作、住房、子女入学、两地分居等问题都优先照顾,使他们放下包袱。如刘颖教授在运动中被批为“反动学术权威”,他思想不通,小村同志代表党委向他道歉,承担责任,并充分肯定他在教学及教务工作中的成绩,刘颖认为能全面看待他,“憋气已消”,很感动,朱九思书记支持他搞科研,批经费,建实验室,他负责的风冷柴油机研究室做出了成绩,受到上级表扬,后来他还被提拔为副院长,此类例子还有不少。


    四是坚持搞好党的组织建设及思想建设。建校初期,华工只有25名党员,没有条件成立党委,只有临时党组,成员有朱九思、熊小村、洪德铭等,1955年华工成立党委,朱九思任书记,熊小村任副书记。由于小村分管党务,他首先抓党的组织建设。主要是大力发展党员,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他说,党的发展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今后所需,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另一方面要在青年学生中发现又红又专的人才吸收入党,并留校培养,要大抓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如果华工党内有一批有学术造诣的党员学者,华工就有希望了。为了落实他的意见,党办的工作人员天天去进行摸底调查,积极开展工作,每当有毕业生留校时,都会成批发展党员。事实证明,这些党员后来都成为华工的各级领导和科研教学骨干。


    华工的思想建设都是根据中央的部署进行的,除安排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如评选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