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晓边:感恩吴孟超院士为我们的作品题词

发布人:   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

   2021522日,同济医学院著名校友吴孟超院士离世!吴院士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也是母校同济医学院老校长裘法祖院士的学生与挚友。“德源中华,济世天下”是吴孟超院士给同济医学院110周年的庆典题词。这其中蕴藏着同济的精神,源远流长,大爱无疆。斯人已去,惟精神永存。吴老先生长期怀有一颗“同济心”,与裘法祖院士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并且长期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其崇高的学术风范、严谨的治学态度、杰出的学术成就嘉惠学林,更是激励着一代代同济学子矢志医学、造福人类。(德源中华、济世天下,校友吴孟超院士的同济心,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2021.5.2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世人带来一场旷世劫难,扛过磨难的老人更加珍惜生命之光!重温《世界史》与《中国通史》,万千年来世界人类和家国发展潮起潮落,似曾相识!作为毕业于同济医学院、从事了50-100年的几代专业教研学子,我们“济世同缘”的大医学情结犹在,“同舟共济”的母校精神没齿难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警世恒言仍在耳边回旋!

   2013年同济医学院78级卫生系校友回母校纪念毕业30周年,全班同学赠送给母校一块纪念石,我为其设计了一枚印章:“济世同缘”,意寓同济母校百十年历史源远流长,同济人不会忘记悬壶济世的医学宗旨,为华夏和五洲大众服务。同济人谙知:传统医学一定要顺应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需求,做好心理的抚慰和社会康复,才能成为一代名医!同济前辈社会医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勤于思索的习惯和医治大社会的眼光。在职场生涯中,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苦苦探索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之间的契合点,试图整合几个学科的理念,探索医学人文发展建构模式,既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又看重人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作为社会化的医学人,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多学科的契合点已经出现,新的平台发展前程似锦;忧的是普世大众还缺乏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生存环境还存在大量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危机。令人欣慰的是,今日同济77-78级校友多数都成为医学专家学者,他们活跃在五洲四海的抗疫一线,正努力传承母校同舟共济精神,同缘济世、心绘彩霞!

2014年同济部分校友开始编写《德源中华  济世天下——同济医学院故事集》(主编:卢刚、王钢;副主编:陈英汉、郑晓边、过孝汉、朱嘉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这是一部50万字珍贵的精品著作,以此向同济医学院几代老师和亲人以及校友表达真诚的110周年校庆祝福和感恩之心!该书已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海内外校友阅读者感同身受地看到,同济人正放开自己的胸怀与眼界,传播科学之理,传扬艺术气质之风,从个体诊治转型社会大处方,从海外象牙塔治学回归家园故里服务,继承老一辈医者仁心品格,同舟共济、传承幸福!作者们身居全球各地,同舟共济,用同济人的治学风格叙述师生情,感悟同窗心灵。著名校友吴孟超院士和冯克燕教授为本书题词,陆道培、杨宝峰、陈孝平和胡丙长等中外院士分别作序。

吴孟超院士题词


有校友问,为什么书名是《德源中华  济世天下》?我的诠释是:“济世天下”道出了医学的服务宗旨,“德源中华”隐喻同济医学院百十年来的德医传入之渊源,也讴歌中华医德之传统。为什么撰写医人故事至1950年同济医学院由上海西迁武汉为止?我想,记录那些家国磨难、战火纷飞的创业年月,更能促进同济后人温故而知新!同前50年的历史相比,1950-2000年是同济医学院蓬勃发展的高潮阶段,那段历程记载着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和艰苦创业、承前启后、人才辈出的华彩篇章!要写的名人很多,待写的普通医生和同济医人更多!若能把撰写回忆录当成后辈同济人的幸福探索,何愁该书不能流芳百世!

  《德源中华  济世天下》已开启当代同济人生活叙事的新航程。2019年海外部分校友编写了《同济叙事》(胡克勤主编,向惠云、刘红梅、邓玲共同主编,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编辑发行2019),著名校友吴孟超院士为该书题词“同济精神  时代传承”。我与妻子撰写了“同济的医学教育者”、“医学生的艺术生活”、“同济芳华映照天涯”三篇文章,来表达我们夫妇对海外同济校友的关切和同济人的医学艺术修养与情怀。

同济叙事


吴孟超院士为《同济叙事》题词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冷战思维、网络限制、文化经济政治冲突使海内外校友的生活工作压力剧增,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我们相信,济世同缘、同舟共济之母校精神一定会协助校友化解危机,贮存希望!再次引用我在《生活叙事 生涯如歌》中的描述,表达对太平洋彼岸校友和家人的祈祷与祝福:那天我与北玲去旧金山LINCOLN公园,但见山峰陡立,古木参天,树枝随海风摇拽,高大的松树因常年遭受海风的侵蚀,迎风面已光秃秃,尖尖的树梢向背风面倾斜,形成了傲骨风霜的硬派气质…从辽阔的太平洋面形成的海浪一排排、一阵阵地拍打着岸边的巨石暗礁,翻腾的浪花醉人心脾,沧桑的景观令人敬畏…身处美国西海岸前沿,眺望洋的那边中国大陆上海…伫立山头,令人遐想,多少中华精英跨越这道洋面赴五洲四海创业发展?多少英雄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前赴后继…海内外同济人在表达自己生活故事的时刻,老少参与、真情流淌,希望更多的校友带上自己最美好的感恩情怀和祝愿,继续同舟共济、回归生活,共同谱写鸿篇巨制般的同济交响诗!

   谨此代表两书编委会的校友们,再次感谢吴孟超院士生前为我们的作品题词,使之成为同济人的永恒纪念!

作者郑晓边


  (作者: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同济医学院78级校友,加拿大Concordia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荣誉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专委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