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志辉:学校校园网的前世今生

发布人:   时间:2022-07-08     浏览次数:


一、CERNET华中地区网的立项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为进一步保持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又相继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计划”,并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
  为了适应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教育科研事业、中国国民经济、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决定面向高等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CERNET)。它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最大的学术互联网之一,也是中国骨干网运营商之一。
  我国电信网络根据基础设施分8大地区网,结点分别是: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南京、上海、广州。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8大节点就设在这8座城市。具体由哪个单位建设呢?由此,国务院和教育部在有关高校中展开了申报、审批、选拔和立项的工作。

二、 CERNET华中地区网的立项
1.CERNET华中地区网的立项申请
  根据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研究决定组织力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由我校(当时为华中理工大学)承担CERNET华中地区网的建设,并决定由学校科技处和计算中心执行。
  我代表科技处,石冰心教授负责组织计算中心的力量。我们两人组织材料在计算中心机房工作了半个月,起草了立项申请书,并代表学校向教育部提交。申请书汇报了我校的学科结构、科研基础(包括每年承担的科研经费数,学校进行的科研领域,已建成的国家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人才、科研水平、工程实力。校长杨叔子院士和石冰心教授还专程到教育部作汇报。
2.建立试验网的设想
  为了争取我校能立项成功,建好华中地区网,学校设想由我校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首先建一个小型试验网。为此,我陪同杨叔子校长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找他们领导商讨这一方案,并与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院士等领导达成一致。我们还专程拜访了武汉邮电管理局的梁局长,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将这一设想也向教育部作了汇报。
3.武汉地区联网试验
  书面汇报只是一方面,是否能联网成功才能说明学校的实力。我们在学校找最好的计算机做实验。当时学校最好的计算机就是惠普工作站STERTION2,共有两台,分别是机械学院和信息学院的科研用机。我找信息学院朱光喜教授借了一台,在学校反复实验,就是上不了网。后来,我联系上武汉邮电管理局,经局领导批准,我们把机器搬到了武汉市电信大楼。刘启文、李之棠、詹建乔等几位老师和我在那里整整调试了十天,最后在电信局的协助下,终于调通了。
  电信局派了水平很高的赵工协助我们工作。赵工首先帮助我们联通了网络上武汉到北京的物理层,接着我们调好了链路层,按北京分配给我们的地址,我们又调好了应用层。1994年7月12日下午下班前,我们终于可以和北京清华的老师聊天了。“我们调通了!”我和几位老师无比激动,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为了庆贺,我们选了一家小餐厅共进晚餐。经过10多天的紧张奋战,这晚终于可美美地睡上一觉了。这段时间由于思想紧张再加上天气炎热,我每天只能在客厅的水泥地板上休息三四个小时。
  7月13日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武汉市电信局,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北京传来肯定我们的好消息。然而,北京传来的还是“武汉网点还未联通”!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我的脑子一震,我在黑龙江省富拉尔基重型机床厂搞科研时的经验提醒了我:“我们昨天用的是实验平台,把我们的调试设备移到运行平台不就好了吗?”我们作了变更,网络终于联通了,代表华中地区的灯在清华网络中心亮了!真是千钧一发,在邹家华副总理到达会场的5分钟前华中地区网的灯亮了。他是来视察CERNET的联网工作的,我校杨叔子校长和朱耀庭副校长都在现场,他们也非常高兴。接下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也调通了西南地区网络中心与北京的联线。至此,CERNET 八大地区网都联通了。国务院和教育部审查批准了CERNET的立项,从此CERNET的建设在中华大地除台湾省外的各个地区中进行起来。
  CERNET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的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这10所高校,主要负责地区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CERNET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省网络中心和校园网。
三、CERNET华中地区网的建设
  CERNET八大网络中心的第一期建设由国家统一组织、设计、招标采购,各网络中心分别安装调试。各网络中心的安装调试工作及各项建设工作都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完成。我校由朱耀庭副校长代表学校与国家教委签定合同,石冰心教授和计算中心的十几名教师作为课题参加人员都在合同书上签字。主要内容为:
  1、负责地区网络中心主结点的建设,包括地区网络运行中心(NOC)和地区网络信息中心(NIC)的建设,具备向该地区网络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环境。
  2、完成华中地区网的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
  3、能够承担华中地区网络的有关培训任务,以及地区网的管理工作。
  4、在技术上支持和指导本地区大学联入CERNET网。
  通过国家招投标和采购,设备都按时到货,老师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技术上的道道难关,地区网络中心结点终于在1995年12月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按合同要求圆满建成。
  根据国家的资源分布,我们华中地区网负责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三省的网络建设,三省共有156所大学。我们组织成立了华中地区网管委会和华中地区网专家委员会,分别负责地区网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攻关。管委会由学校分管校领导组成,专家委员会由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授组成。我校朱耀庭副校长和石冰心教授分别任华中地区网管委会和专家委员会主任。在管委会的领导下,三省分别成立了省网络中心。湖南省的高校中南工业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都向华中地区网管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承担湖南省网络中心的建设任务。最后批准中南工业大学承担湖南省网络中心的建设,郑州大学承担河南省网络中心的建设。各省都开展了省级结点的建设。CERNET省级结点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分布于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中南工业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的申请报告和函件

   

  湖北、湖南、河南的高校逐步通过CERNET加入互联网,三省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网络建设和培训工作。大批网络建设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CERNET这项工业性试验项目在全国很好地展现了它的示范效果。

四、华中理工大学校园网的建设
  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结点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具备向该地区网络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环境;在技术上支持和指导本地区大学联入CERNET网。我校既是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结点的建设单位,也是湖北省网络中心的建设单位,所以建设好我校校园网的意义非同一般。首先,让我们取得建校园网的经验,用以指导三省校园网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取得将校园网联入CERNET网的经验,实现在技术上支持和指导本地区大学联入CERNET网。
  学校决定成立校园网建设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来组织和进行校园网的建设。朱耀庭副校长负责领导校园网的建设工作,我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在湖北省邮电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是第一个开通DDN专线的单位,开通的两根专线的编号分别是“00”和“01”。我们开发和设计了学校的第一个网页。我搜集整理了学校的多种信息共20多万字,编辑成了一册书。李之棠老师带领一个研究生研究网页生成软件,开发了我校第一个信息资源系统,建立了华中地区第一个WEB服务器,通过INTERNET向全世界发布了华中理工大学的多种信息,从此我校开启了与世界接轨、走向世界的新通道。
  我们组织学校专家组在世界范围内招投标,有十几家世界顶尖的网络设备公司参与竞标,最后美国的BAY公司中标,我们采用了BAY公司的155M的ATM交换机作为主干网络设备。学校后勤集团按我们的要求,自行研究、设计并生产出“华工牌”的钢筋水泥管道,水泥管道用于铺设光纤,将我校的几十栋大楼和多个实验室用光纤联起来,组成了我校校园网主干。后勤的陈向阳高工和董长顺科长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和李之棠老师还请有关公司给南三楼作了结构化布线。
  根据朱耀庭副校长的安排,我们开始了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邀请我校计算机系和自控系的李之棠、吴相林、田忠和等教授与校机关老师一起组成了我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校长办公、图书管理等六大开发小组,开发学校的各个信息管理系统。这些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于以前的单一系统,它是基于校园网的应用。我们以前熟悉的关系型数据库是不行的,必须采用客户/服务器型数据库。我们在全校挑选了13名教师和干部到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参加SYBASE数据库的培训。北大的老师专门搭建了一个SYBASE数据库的开发环境,对我们进行了手把手地培训。经过近一年的开发,我们的各大系统陆续搬上了校园网进行实际应用。系统的成功运行,大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1995年底,国家教委专家组到学校进行“211工程预审”,地区网和校园网是汇报的第一站。参加预审的专家有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还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校长。石冰心教授和我分别系统地演示了华中地区网和华中理工大学校园网的功能和作用。专家们目睹了杨叔子校长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很快就能在网上查询到,他们还很快从网上查到我校的财务数据、科研数据、人事数据等。演示完成后,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各种功能的测试。兰州大学校长当场向国外成功地发送并接收了邮件。我们的工作得到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韦主任还专程叮嘱我说:“你们做得不错,网络建起来了,就是要大力开展应用。”她的话让我记忆犹新。


   1995年11月,华中理工大学成为第一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22所重点单位之一


  校园网运行起来后,我作为“211工程”子项目的负责人,承担了华中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我校图书馆一跃进入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为全校师生获得先进的教学科研资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退休后,我一直坚持进行网络资源建设,配合各高校及网络学院开发网络课程直至2015年底。经我主持,我们协助湖北省重点高校及有关高职高专开发制作了近一千门网络课程,有力地支持了网络教学。开发了一百多门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大促进了优质资源上网,弥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
五、CERNET华中地区网的意义
  随着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华中地区网已融入CERNET,并与世界联网。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为已有的教育网、校园网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亚洲教育网素质教育云平台是国内首个实现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
  截至2003年,CERNET已经有28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达到250Mbps。与CERNET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达1000多家(其中高等学校1600所以上, 华中地区160多所高校全部上网),联网主机120万台,用户超过2000 万人。现在全国的大、中、小学都已与CERNET相联,他们的教学工作都离不开网络。
  CERNET还支持和保障了一批国家重要的网络应用项目。例如,全国网上招生录取系统在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录取工作中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到现在,各类学校的招生和录取工作已离不开网络了。
  CERNET也是国家信息网络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仅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期间,CERNET研究人员与其他合作单位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百篇,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曾经和我们一起参加过地区网、校园网建设的老师以及他们的弟子,现在都是独当一面的专家、教授、博导,以及各条网络战线开发和应用的骨干。我们的教学、科研已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我校每年对几万名师生进行体检,每份体检都包含几十个项目。最近一次体检,我和一位老师要做B超,我们把编号交给护士小姐,不到1分钟的时间,她就把我们俩的检测序号告诉我们了。与我同行的老师非常感慨地说道:“多亏有了网络,否则我们还不知要等上多少天哩!”
  网络大大缩短了我们进行科技调研的时间,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尽快地了解世界各地各个行业科研的进展、水平、难点和痛点,从而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攻关,实现突破,赢得战略主动。习主席说:“能否在历史关键节点判断准,利用好战略机遇,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我们要按中央部署,利用好已建成的网络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来事业的大发展!


编后语:从1994年开始,我就开始网络的建设、攻关和组织工作。从无到有,我们把事业干成了!其中碰到经费不足、没有技术、人才匮乏等各种困难,与多个部门、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真的好难!由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大家团结一致,把事情做成功,我认为这值了!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今天,以这篇“回忆”作为对党百年华诞的小礼。


2021.09.16

(孔志辉,图书馆退休教师(研究馆员)。曾任校科技处副处长,负责华中地区网和校园网建设。后任图书馆副馆长,负责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主持图书馆211项目工作。)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