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军林:我校光电学科的发展

发布人:   时间:2014-08-28     浏览次数:

激光技术专业发展简略回顾


我原来是学电器专业的,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我校激光科研组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成立了,但真正大发展是在1978年之后。


1973年,华工决定与西南585所合作,派老师参加451工程的研究工作,1975年他们回来后参加了激光科研组,1976年建了激光技术专业及教研室,挂靠机械系。1978年,激光科研组改组为激光研究所,李再光教授和我从电力系调入激光研究所。李再光教授任所长,我任副所长,陈珠芳任总支副书记兼副所长。


1978年,学校成立光学系,李再光教授兼任系主任,彭常让为总支书记。主要把电机系电器教研室和无线电系电真空专业的两个教研室撤销,其骨干教师及原来激光科研组的老师共同组成激光研究所和激光专业教研室。


我在激光所待了3个月之后,1978年底,我赴北京语言学院,学习德语3个月(在这之前我已学过德语),为留学德国做准备。1979年初至1981年初,我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系光学研究所进修了两年。1981年底,李再光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修激光专业后也回校了。


我从德国回来时,从苏联的莫斯科转火车,在火车上认识了国家科委高新技术司激光处的负责人郑德基先生。我们做了长时间的交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来,我请他到华工来指导我们的激光研究工作。我向他提议,激光领域仅有一个行业老大不行,需要有与他们竞争的单位,才能有利于我国激光的发展。


1981年,我校与国家科委签定了合同,争取到了70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研制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实用化样机和5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当时西方国家在5千瓦以上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方面对中国是禁运的)。这个合同对我校激光专业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我校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的研制工作开始由李再光教授主抓,激光器研制出来之后一直不稳定,一直没有申请鉴定。朱九思同志很着急,他考虑到我刚从德国回来,便安排我来抓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当时激光研究所请了美国阿夫柯公司前副总裁坎特罗维茨教授两次到华工指导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的研究。主要问题是有个关键技术问题,激光输出的激光镜没过关。回国后我觉得大家的激光专业基础薄弱,没有一个是学激光专业出身的,都是半路出家。于是我通过学校请了德国的激光专家韦伯教授到华工来讲学一个多月。韦伯教授是研究激光镜的专家,他参与了德国第一台氦氖激光器的制造。他来校讲学时,看了我们的激光镜后说我们的激光镜清洗不干净,到了2千瓦后容易炸裂,激光输出不稳定。


在韦伯教授和坎特罗维茨教授的指导下,解决了激光镜容易炸裂和激光输出的稳定性问题,使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稳定输出。1981年底,我校的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通过了国家科委的鉴定,这是我国首台2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


1983年,国家科委成立了国家激光项目攻关专业组,李再光教授任组长,我是组员,参加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激光项目的立项工作。六五期间,激光科研归国家科委管,七五、八五期间,激光科研归国家教委管。国家教委激光项目负责人是张兵先生,和我们的关系很好。九五之后,全国的激光技术基本上已经发展起来了,国家科委又把激光攻关项目收回去管理了。


那些年,国家整个激光攻关项目的经费是2000万元,华工拿了500万元,上海光机所也是500万元左右。


198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学校成立了激光技术实验室,李再光教授任主任,激光研究所所长由我接任。1991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学校成立了激光加工工程中心,目的是想让我们的激光科研成果可以应用、推广,转化为生产力。李适民教授任主任。 至此,我校有了 激光技术国家实验室和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在全国高校中是最好的。


1988年,我校的物理光电子学博士点被国家批准了。我是1990年被国家批准的第二批博士生导师。


2003年,我退休了,也辞去了一切社会职务。此后,武汉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光电科学在我校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