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心的总人力仅有40来人,每到晚上11点,二楼的开发中心,总还是灯火通明。开发人力严重不足,每一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招聘新员工是当时的迫切任务。1997年6月,人事部派出了几路人马分别去成都、西安、沈阳、武汉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到1998年10月,研发中心已扩充至近200人。
自来到广州后,我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放在公司。我指导的,留在学校的近10名研究生也交由屈万里老师协助指导,每学期仅回学校同研究生做一次学术讲座,了解论文进展情况和解答他们的问题。由于已有多名我校的研究生在公司进行论文研究,加上我是博士生导师,因而1997年就获得了国家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授权。我先后指导有4名博士进站工作。
考虑到开发中心的人员多为大学本科生,提高开发人员的技术理论水平关系公司的长远发展,我和朱耀庭同志商量后,决定在公司办“工程硕士班”。第一期录取了近30人,星期六、星期天上课,结合各人承担开发中心的实际开发工作写学位论文,这不但没有影响他们所承担的开发工作,反而能起促进作用。
1996年9月,来广州前已启动的GSM-601移动交换机开发在抓紧进行。来广州后不久,由于原项目组长李晖离去,GSM项目组改由组长文灏,副组长卢正兴主持开发。1998年初系统开始联调。
601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是采用“集中”和“分布”式两级控制方案。称“集中”控制计算机为第一级,称“分布”控制单片机(CPU)为第二级。这为开发GSM移动交换机创造了良好条件,只要在第一级计算机中增加一个GSM软件功能模块,将移动通信基站子系统中的控制CPU看成是第二级,调整相应的数据接口,就将601固定交换机改造成移动交换机了。如果开发成功,就可以用一台601交换机,同时用作固定电话交换和移动电话交换。
GSM移动交换机联调进展顺利,半年后即进入功能测试。
考虑到1995年美国推出的CDMA移动交换机(IS-95)已投入商用,基于CDMA交换机体制的先进性,第三代移动通信均采用CDMA体制,并已制定出了基于GSM的WCDMA和基于CDMA(第二代机)的CDMA2000两种第三代移动电话交换机的国际标准,同时也考虑到在601固定交换机平台上开发移动交换机的方便条件,有了成功开发GSM移动交换机的经验,可以节省开发CDMA移动交换机的人力投入。1998年8月,我和朱耀庭商量,决定启动CDMA-601移动交换机开发。随后组成了近20人的CDMA交换机项目组,开发周期: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
在开发中心形成了三个项目组:一是601固定交换机的功能完善和软件升级;二是GSM-601移动交换机开发;三是CDMA-601移动交换机开发。开发中心的大部分人力仍安排在第一组。
1998年底GSM移动交换机完成了功能测试。1999年3月通过了邮电部的入网测试,标志着GSM-601移动交换机的开发工作已顺利完成。
为了吸取固定交换机的开局教训,随后将移动交换机运往中国联通河北邯郸市移动通信网上试运行。由于接入交换机的用户数不多,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系统工作总体上稳定。2000年初设备重回公司,并开始对外销售。随后第一台GSM移动交换机确定销往广东梅州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分公司。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根据何司长指示,系统又压在实验室调试了两个月,于2000年后期运往梅州投入运营。由于销往梅州的移动交换机不是试运行,也不是试验局,接入的用户数较多,公司派出了以卢正兴为首的设备维护人员在梅州协助维护设备。在交换机负荷较重的情况下,暴露出了隐藏在601交换机中的两个较严重的故障点,一个隐藏在硬件系统的电路板中,另一个隐藏在七号信令系统的软件中。在用户数少时,这两个故障很难暴露。在以杨学军为首的研发人员到梅州解决这两个问题后,从此在网上运行的601固定交换机和移动交换机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了。
2001年春节期间,在梅州的GSM-601移动交换机经受住了超负荷运行考验,标志着金鹏GSM-601移动交换已走向成熟。
由于金鹏的移动交换机和固定交换机采用的是同一个软、硬件平台,根据梅州暴露出的问题,修改了所有在网上运行的601固定交换机电路板和升级软件之后,从此就不再有主、备切换,工作完全稳定了。但自601交换机投入商用后,交换机功能一直在升级,这是世界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601交换机必须跟上世界的技术发展潮流,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开发中心,始终处在市场压力之下。我主管技术,自然压力就传到了我身上,而且我感受到的压力会比其他人更大。首先是7号信令功能完善。交换机的工作是由电话机指挥的,从用户拿起电话、拨号、通话、到放下电话,每一步都有信号通过电话线送出。在交换机收到电话机送来的信号后,要进行一系列的动作。称电话机送出的信号为“信令”,这叫“用户信令”。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相互联络的信号更多,因为它发生在两个电话局之间,因而称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互操作信号为“局间信令”。7号信令是局间信令。
信令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程控交换机的功能增加,信令也随之增加,因而信令规范一直在一代一代升级,先后发展了1号至7号,共七代。在1993年开始开发601交换机时,采用1号信令和7号信令同步开发的方针。因为1号信令简单,先完成1号信令,可支持交换机硬、软件系统的调试,以加快整机开发进度。
国际上7号信令的研究始于1980年,它包含多个功能模块,是分模块逐步推进,逐步发布,直到1992年才全部完成。1993年国际电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了7号信令的完整国际标准。7号信令十分重要,只有采用7号信令的交换机才能实现固定电话机与移动电话手机之间的直接通话,才能实现固定电话网的智能网功能。
601交换机7号信令的开发虽始于1993年,由于它的工作量大,采用了分模块推进的开发策略,1996年完成了中国7号信令中的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电话用户部分(TUP),用于常德601交换机中。之后陆续开发其它功能模块,至1998年才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