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荣雄:武汉城建学院道桥系的创建与发展

发布人:   时间:2014-08-23     浏览次数:


1981年武汉城建学院在马鞍山恢复重建后,在城建系设立了道桥教研室,建立了道桥专业。共21位老师,分别承担道路、桥梁和基础方面的课程,这些老师主要来自同济大学、湖南大学等各高校相关专业有经验的教师。

在武汉地区,武汉城建学院是第一个开设道桥专业的学校。因为是新开办的专业,所以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教学初期,我们根据社会需求慢慢地摸索教学经验,确立了建好道桥专业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并适应社会需求的路桥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与社会紧密联系,服务社会。在李泽民、王国鼎、肖云龙、赵宪尧、张海龙、李杰、易汉文、金文成等教授的带领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道桥专业发展迅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当时湖北省道桥专业方向的“领头羊”。


1991年,道桥教研室从城建系独立出来,成立了道路桥梁与交通工程系,王国鼎教授任系主任。设立了桥梁、道路、交通和岩土四个教研室,并成立了道路、桥梁和地基实验室。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强调学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所以道桥专业的毕业生离校后在社会上也是相当受欢迎的,这离不开他们的勤奋努力和学到的较高专业知识水平。我们提供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资料都是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毕业设计就是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设计,部分直接用来为建造施工服务。采用这种方法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在学校提前模拟一遍,保证学生在以后从事的相关工作中可实际应用。比如:武汉外环路上设计好了十座桥梁的方案,后全部交给城建学院进行重新审核和优化设计,虽然时间短、任务多又重,但经过道桥系师生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战,全部高质量地完成了设计任务。此次任务不仅提高了桥梁工程项目的性能、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成本,也大大提高了道桥专业的教学与设计水平。


虽然道桥系在城建学院属于比较小的系,但办学特色显著,办学定位准确、清晰,师资力量比较强,许多学生都是奔着道桥专业而报考武汉城建学院的。道桥系的办学特色就是教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包括现在许多专业也必须如此,教学只有从实际需求出发,专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由于紧密结合社会服务,横向课题较多,教师和学生从中得到了坚实锻炼,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自1991年成立至2000年合校前,道桥系共培养了12届本科毕业生,有“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与“交通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并设有“桥梁与隧道”、“公路与机场工程”和“市政工程”三个硕士点。


道桥系的教师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队伍,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全国高校道桥教学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李泽民教授的“左转超”交通控制理论在国内首屈一指,该项目在立交桥造型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当时全国道桥专业教学委员会成员中,道桥系就占了两名。王国鼎、马鹤龄、张海龙、李杰、吴瑞麟等多位教授均是湖北省和武汉市路桥学会理事。从道桥系还走出了李杰和杜忠献两位校级领导。


王国鼎教授在拱桥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王国鼎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在拱桥分析、加固理论和新型无桥台桥梁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他提出的“梁拱式拱上建筑加固法”,成功应用到湖北省秭归县“仓库沟大桥”的加固中,使该桥“转危为安”。他提出的拱背加固法在“三明城关大桥”等几十座桥梁加固中得到好评,他带头开发的无桥台桥梁设计于1992年通过验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截止目前已经建成近200余座,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吴瑞麟教授课题组在道路规划和通行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相关道路设计规范。金文成教授在桁架斜拉桥结构体系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成功在多座大桥中实施,推进了该桥型的发展。


道桥系的教师们撰写教材和专著20余册。王国鼎教授出版了《拱桥连拱计算》、《换算刚度法及其在结构中的应用》等专著。张海龙教授的《桥梁冲击系数研究》成果纳入我国桥梁设计规范。
总之,道桥系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合校前已蓬勃发展,在国内道桥领域占有相当的地位。

(高荣雄口述,朱天峻、吕思祺访谈整理。高荣雄,原武汉城建学院道桥系副教授。)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