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琳: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创建

发布人:   时间:2014-10-08     浏览次数:


    追溯历史,图像所的创建及发展壮大,是几代图像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与汗水。这里我谈谈初建时的几件往事与体会。


一、以诚待人,取得信任


    当时八局总局想建立一所中专学校,来到武汉选址,我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邀请他们住在我们学校的招待所,由我全程陪同考察。接触中他们发现,我们很实在,有诚心,就问我们能否把无线电系交给他们。九思同志说,我们要请示一下高教部,结果高教部不同意,但同意图像所实行双重领导,业务上由八局总局管,行政上由学校管。所以,图像所从成立到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很少用学校的钱,学校投资的仅是房屋和教职工工资,这得益于双重领导。


    当时八机总局所属的第三研究院的预研处处长张哲同志是我们联系工作的主要对象。在我去北京向他汇报工作进展时,得知他爱人因中风有些神智失常,住进了医院,我当即与张哲同志一起坐上火车,拿着馒头一路啃,赶到医院看望他爱人。雪中送炭,在困难中尽力帮助,后来我和他爱人成为了好朋友,她有什么心事都愿意与我商量,只要出差都希望我能去见见她。


    在那时不谈什么送礼送钱,靠的全是以诚相待,忠于事业,建立感情。我当时每月工资59元,每次去北京只能买一点学校里的树苗,或者是小学生文化用品,送给这些新朋友们,表达心意。有问题时,大家能交心谈心,发乎至情,互相帮助。这样,当时七机部、八机部相关研究院从事预研工作的很多同志都成为了我比较知心的朋友。他们逐步了解了我们的办所条件和所里同志们的工作干劲。因此,在当时我所是高教部直属院校与军工部门直接联系项目的唯一单位。


二、抓住机遇,做好宣传


    为汇报我们的研究工作,便于讲解,我们用硬纸板制成展板式的汇报材料。我先到北京,当时八机总局正在举办一个小型内部展览,展品都放在条桌上。见此情况,我立马将我们的展示牌放在每一个条桌的正面,这样展室内一圈的条桌都挂满了。当时在八机总局系统内很少人知道我们华中工学院,这一下着实的做了一番宣传。特别经过十来年的文革,在他们系统内部派性斗争厉害,业务荒废较大,我们介绍的都是比较尖端的新内容,这就更加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最后,八机总局焦部长直接听取了我们的汇报。


三、敢于担当,打“团体赛”


    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还没有像样的招待所,我们就在市内租宾馆,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一起举办了全国模式识别的会议,组织全所的教师参加了这个会议。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全国同行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是由不同专业的技术骨干形成的一个实体,按学科发展的目标分工合作。当时清华来了10位代表,他们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系,互相之间没有联系,而我们却有6篇文章在大会宣读。会议全体代表参观了我们的实验室和演示部分工作,并都交口称赞。大家一致认为,在不长的时间内,能取得如此成绩,确与我们联成一个实体,统一行动,分工合作分不开。


    同年10月,万发贯和朱耀庭同志,又主持了全国性的“图像处理专题学术会”,鼓励并支持所里的同志参加国内国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尽量多的提供文章。有一次,我带领11个人参加在长春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我是作为副所长带队去的,也是会议的临时主持人,执行主席之一。别人问我是谁,因为我在学术上没有名气,但我们团队厉害,学术论文很多,我的腰杆也就硬了。我们不是要出名,而是要抓住机遇让别人了解我们,知道我们,从而开拓工作条件。我们大力支持所里的同志积极参加有关的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校还举办了四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四、认真办事,高效工作


    凡是与我们有工作联系的单位,每半年我们必须有书面汇报,汇报工作进展。业务单位也经常来检查、考察,每次会议纪要当天就能发到双方的手上。每次来访的同志,在离开时,即可拿到他们到此的工作照片。他们目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留下了工作认真负责、热情高效的深刻印象,愿意与我们合作。在经费困难的时候,七机部仍然以每年10万元的课题经费支持我们的预研工作。


五、明确方向,发挥特长


    我们是学校,不可能直接搞产品,特别是不能搞型号,只能做一些技术研究和预先研究,再进入型号预研。在此基础上,研究要与应用相结合,按此思路,我们经常与航天系统联系。接到课题后,再按特长分配至课题组。这样,各课题组可以专心在家进行研究工作,省去了分别东奔西跑去找课题的时间。尤其是以后有机会列席参加七机部计划会议,知道他们的需求。我们能有目的地组织各课题组写好论证去争取课题,直到最后进入了“九五”、“十五”的型号预研。


     1986年,因需要协助王君健教授组建生物技术与生物电子学专业,学校调我去生物工程系任党总支书记,被撤去了图像所副所长和信息系副系主任的职务。我与航天系统的联系少了,所里的工作受到一些影响。当时朱耀庭同志已是我校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为加强图像所的领导,1988年,学校再次任命朱耀庭同志为图像所所长,我也随之兼任图像所副所长,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密切与军口的联系,直到我1997年12月退休。


    一辈子工作40余年,我有20年时间在图像所。虽然专业多次变动,但始终与图像所工作相关,毕生心血主要倾注于图像所。图像所从创建到壮大,大家作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这一切与几代人的努力不可分,愿我所百尺竿头,更进一尺,在新的机构调整后,取得更大的成绩。

 

    (李志琳口述,佘亮、李银银访谈整理。李志琳,退休研究员,曾担任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原生物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等职。)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