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我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当时的美术系不分专业,开设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平面设计等课程。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北省戏曲研究所从事戏曲舞台设计研究工作,后又被派到北京中央歌舞团进修舞台美术设计。1962年,进修结束后,我被调至湖北省艺校从事舞台美术教学和舞台美术设计工作。
1981年7月,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1983年8月破土动工,校址位于武汉东湖之滨,马鞍山南麓,与华中理工大学毗邻。当时,吴江由湖北省城建局局长职位调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任副院长。同年,我也被调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系任教。当时,学院设有六个系:城市规划与建筑系、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社会科学系。
教学管理严格
1983年,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办学之初,学院对建筑类专业,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的招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一定要求。学生在报考建筑类专业时,就必须上交两幅美术作品,一幅是素描画,一幅是色彩画,并存入招生档案。开学后,对建筑类专业的新生,还必须进行一次统一的美术测试,比如进行四个小时的静物素描和四个小时的色彩静物写生。如果个别学生测试的结果不能达标,那就必须转换专业。这种做法,有力地保证了该专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建筑类专业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有关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严谨的、认真的美术教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外,建筑类专业都是在美术院校开办的。目前,我国广州美术学院也开办建筑类专业,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学在建筑学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在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从事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当时,这个系共有三个专业:城规专业、建筑专业、园林专业,教学的任务很繁重。当时,白明华教授任副院长,他曾经留学波兰,学习园林景观设计。有一次在教学会议中,白明华教授说:“我在国外留学六年,就学了五年的美术。”由此,也可见美术基础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在白明华教授担任副院长期间,对于美术教学也是非常重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建设方面,美术教学有专用的教室,采光要求比较讲究,在建美术教学楼时,最顶层都会有天窗,以保证充足的光源。二、教师配备方面,每次上课都安排一位主讲教师和一至两位助课老师,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以保证教学质量。三、结合课堂教学,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学院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完成三幅钢笔画作业。每周进行一次教学讲评:即把学生每周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办法。这样,学生的进步就很快。
美术教学是一种实践课,眼睛要看,要动脑,要动手,所以对学生人数也有一定的要求,每个班一般控制在三十名左右,因为学生人数多了,教室就容不下,老师也辅导不过来,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每个班两年的美术教学结束后,接着会在暑期安排大约两周的时间,由教师带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景区进行美术实习,如:到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以及太行山各地。每天,由教师带学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实地写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作业示范和辅导。每天写生结束后,再利用晚间进行作业讲评。通过写生实习,学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美术实习结束时,正逢暑假期间,学生必须利用假期时间对美术实习的作业进行整理和提高。当时,要求学生按照实习的天数,一般是十二天,整理完成十二幅美术作业,并于下学期八月底开学时上交给任课老师。经老师评定成绩后,由各班在校内举办美术实习作品展览会,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效果也很好。
为了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手绘能力,学院有计划地开设建筑画,即建筑表现的课程。建筑画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造型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那时,电脑制图还不是很普及,但我觉得应该强调的是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如果设计者自己没有形象的思维和绘画的造型能力,单纯依靠电脑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的。正由于我们对建筑画教学的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造型能力才得到普遍的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也更上一层楼。1990年前后,建设部举行了一次全国建筑院校美术教学学生作品展,我们学院(武汉城市建筑学院)获建设部优秀教学成果金奖。
学生基础扎实
因为我们学院有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质量便得到了很好的保证。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后,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过去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如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毕业生毕业后就业,都是通过现场录用考试后而被设计院最终录用的。一般的做法是:设计院发布录用广告,如:录取名额和考试时间等。应聘人员则在规定时间内自带设计用品,如:颜料、画笔、画具等进入考场。按照招聘方的考题,现场进行设计及制图,当日完成交卷。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绝大部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毕业生都能考取第一名。
曾经有一位城建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路过广州,偶然看到广州某甲级设计院招聘设计人员的广告,要招收两名应届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但又附加说明,只招收全国建筑八大院校的毕业生。这建筑老八校具体是指: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大学的毕业生,其它院校不予考虑。因为当时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属于二类大学,该学生根本就没资格报考。但他还是不甘心,和招考当事人交谈,申明报考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见识而已,因为当时参加录用考试是要收费的,结果招考当事人也就同意了。于是,他赶紧到文具店买好设计用品,图板、图纸、颜料、笔等,第二天即到现场参加录用考试。结果成绩公布,他获得第一名。像他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每年每届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能传来在招聘考试中考取第一名的喜讯。
还有一位城市规划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他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当年,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只招收三名研究生,结果他考取了第一名。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深圳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努力,创办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汇集了一百五十多位优秀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项目也随之遍布全国各省市。
由原城建学院的毕业生创办的与他同等规模的设计院还有好几个,在此没有一一列举。现在,全国各省市的城建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以及各大设计院都有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担任要职。全国各地的原城建学院的学生,每年都有校友会,校友们欢聚一堂,热闹非凡。
2000年合校之后,建规系更名为现在的建规学院。合校初期建规学院以原城建的师资力量为主,后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开始引进不少新的教师。与之前相比,教学氛围相对自由与轻松。合校后,我继续在建规学院艺术系任教一年,于2001年退休。
(李先润口述,黎藜访谈整理。李先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已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