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有一类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叫做强心苷类,其中一种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静脉注射制剂需要进口,没有国产药。从1955年起,吕教授就把精力集中于寻找国产的有强心作用的植物药,以期找到治疗宽度较大的国产强心苷,来取代进口强心药。为此他和江明性、吴熙瑞等老师密切合作,对国产羊角拗进行系统研究。他们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任宏、有机化学研究所黄鸣龙、黄维垣及陈毓群的密切配合下,从羊角拗中提取有效成分羊角拗苷进行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肯定了羊角拗苷的强心作用,并进一步对羊角拗苷的生物效价、吸收、蓄积、消除及其毒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打下了基础。临床应用证明羊角拗苷的疗效好、毒性较低,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的毒毛旋花子甙K。该药是我国植物资源中第一个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强心苷,并被1963年版的《中国药典》所收载。此项成果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与奖励。这个研究依靠了植物化学家对我国这种类型的植物进行鉴定,依靠了上海药物所的化学家从羊角拗里提取有效成分,鉴定它的结构,命名为羊角拗苷,它的药理学作用、体内过程由药理学研究完成,不同学科在这项研究中相互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药理学教研室同事在研究证明汉防己有效成分汉防己甲素有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后,又与同济医院的内科合作,相继研究汉防己甲素静脉注射的降压作用及口服制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价值,并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附近有一个3506厂,是一家军工纺织厂,他们有3000多名职工,其中大概有300多名高血压病人。我们教研室和同济医院内科就一起到纺织厂组织高血压病人来治疗观察。我们在他们厂保健科的住院部组织了有高血压适应证的病人,同济医院派了很有名的心血管医生冯克燕教授和我们一起对这批病人进行对照性临床观察。对照组使用阳性对照药,即用标准治疗药,试验组则用汉防己甲素片剂,这是一种已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关节痛的制剂。经过对照试验,我们发现除原先证明汉防己甲素静脉注射有降低高血压作用以外,汉防己甲素口服片剂也能够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而且副作用很小。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出台规范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我们就是按照这种理念去进行临床研究,并取得临床效果的。
另外,胡崇家教授领导我们研发北山豆根有效部位蝙蝠葛酚性碱的新药也是遵循着这条道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胡教授组织我们与药学家合作,提取北山豆根有效部位蝙蝠葛酚性碱及主要成分蝙蝠葛碱,由于它的主要成分蝙蝠葛碱和汉防己甲素的结构很类似,所以当时也想把它作为一个降压药来观察对病人的降压效果。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药理学教研室和同济医院心内科合作,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它的降压作用没有汉防己甲素强,却意外发现在这些病人中并发有心律失常的,特别是频发室性早搏病人服用后,心律失常得到了控制,这是在临床的一个发现。这个临床发现引起了重视,我们又回到实验室里再去研究,着重研究它对各种心律失常的影响,通过药理实验证实了它有抗各种类型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实际效果。接着与企业合作,完成药物制剂的制备。与同济医院心内科冯克燕教授合作组织对临床心律失常病例的观察和研究,一共观察了300多例,证明了该药在临床上的确能够有效控制难治的频发室性早搏和其它类型心律失常。这个研究也是一次从临床到实验,再从实验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过程。
从这几个例子说明,我们药理教研室不仅只是单纯的进行一些理论研究,而是重视临床实践,重视将理论研究所得到的成果转化成对临床可用产品的研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观念还很淡薄的时候,药理学教研室就已经开始在践行这些理念,这个理念也促进了临床药理学这门新兴学科在我校的发展。
1981年我到加拿大留学期间,教研室让我从心血管药理方向转到临床药理学的方向。因为卫生部下达任务,要在药理学教研室内部组建一个临床药理研究室,学校也非常重视这个新方向,开始筹建临床药理研究室,吕富华、江明性、胡崇家三位教授都分别兼任临床药理研究室的正副主任。我1984年留学回国以后就投身到临床药理研究室的工作中来,1985年临床药理研究室独立成为临床药理教研室,我被任命为主任。我校是国家第一批组建临床药理研究室的单位,这和过去教研室重视临床实践的研究思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4、教研室重视有价值候选化合物的机制研究,开展基础性学术研究。
另外我还想讲的是,教研室在研究工作中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一些候选化合物(所谓候选化合物就是可以开发成为药品的有价值的化合物),就十分重视它的机制研究,这就成为促进药理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基础。
江明性、方达超教授等合作研究证明,粉防己碱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的机理是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钙离子通道,这是我国学者通过系统基础研究,首次证明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是一种有效的钙通道阻滞剂。
胡崇家教授带领我们系统研究蝙蝠葛碱对多种离子通道的作用机理,为转化这种化合物成为抗心律失常新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科研条件很差,很多仪器都没有,有些仪器还要靠自己动手做。我记得那个时候在国际上生理多导记录仪已经开始应用,可以同时记录血压、心电图、呼吸、心腔压力变化等多项指标。当时我们没有这种仪器,只有一台脑电图仪。这时候方达超教授利用他对电子学感兴趣的优势,指导年轻教师,在教研室里搞技术革新,自己动手做生理多导仪。我们想办法做一种换能器,可把血压波动信号变成电子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传送到记录仪里记录下来。将自制的换能器的信号输入脑电图仪的放大器,脑电图仪的显示器和记录装置作为记录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时,需要记录心脏室内压力的瞬时变化,这需要电子微分放大器,方教授根据电子学原理指导我们组装微分放大器,把心脏的压力变化通过这个微分放大器变成微分信号,实现压力信号和微分信号同步记录。这种自制的生理多导仪,虽然不算先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药理教研室率先开启了国内血流动力学研究,回答了我们当时关注的科研问题。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教研室研究已深入到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及离子通道电流变化,为满足研究需要,在未能购入进口仪器前,自己动手组装动作电位记录仪。利用这些组装仪器,研究蝙蝠葛碱、汉防己甲素等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后又与华中理工大学的生命科学院合作研制膜片钳仪器,这是用于观察记录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变化的仪器。教研室的江明性、姚伟星老师和生科院制备膜片钳的老师合作,用华工制的膜片钳记录仪,开始对心肌的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各期的研究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作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在我们深入认识所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理学系的今天
正如吕富华教授所说:药理接班有人,青胜于蓝。江明性教授也说过:新时代将培养出新一代的人,会接好班,药理学会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今天的药理学系与上世纪药理学教研室的情况已是大不一样了。今天药理学系研究已涉及药理学的各主要领域,已经建立了心血管药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肿瘤药理学四个研究方向,而且每个研究方向都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已成长起来,并成为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1978年以来,教研室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20余名,博士研究生220余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药理学高级人才,许多人已走向重要的学术和行政岗位,活跃在国内外教学、科研第一线。有的已成为药理学界知名人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些国内知名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外著名大学教授等。
同济药理学教研室是我非常热爱的教研室,她有雄厚的学术实力,是培养药理学人才的摇篮,是支援国家药理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我国药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学会建设中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今天的药理学系传承着不同历史时期所积淀下来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老一辈药理学家精神的激励下,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曾繁典口述,王涛访谈整理。曾繁典,基础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