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华中工学院的第一天开始,我与华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均是如此。
(一)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军工厂工作,该厂是我国生产广播发射机、电视发射机、军用电台等设备的专业工厂。每年都有不少大专院校的学生来厂实习,其中也少不了华工的学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段时间,接待学生实习也是国防工业培养人才的一项任务。但出于保密的要求,有些地方是不让实习学生参观和实习的。记得有一年,华工带领学生实习的老师找到我,说:“听说你们厂正在搞‘6895’工程,能否向你们厂领导请示一下,让我们华工的实习生参观看一看,开阔一下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和兴趣,以利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895”工程是毛主席1968年9月5日亲自批示的建设对当时苏联广播的一项大功率广播发射电台,关键项目是保密的,对外一律用代号“6895”工程。根据当时的情况,我找工厂的主要领导汇报请示后,领导同意,在不会泄密的情况下,又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放宽参观限制。当学生们看到1000KW大功率发射陶瓷管已在“6895”工程上得到应用时,都感到震惊和兴奋。带队的老师说,大功率陶瓷管,我们以前不仅没有亲眼所见,连在教科书和相关资料中我们也没有看到过。从那以后,华工无线电专业的学生们每年都会有人来厂实习和参观。
在“6895”工程中,我是大型C形铁芯变压器专业制造设备的主要设计者,同时也参加该设备制造的全过程。当时有一种大型推力轴承很难买到,是华工在汉工作的校友即时与我通了信息,讲武汉重型机床厂有这种轴承。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到武汉,如确实解决不了,只好申请四机部进口(从国外买进)。意想不到的是,一到武重,在华工校友的帮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办完了各种手续,当我们返回军工厂时,轴承已经托运到了工厂,真是解决了我们的重大关键问题。由于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该设备的各种难题,为顺利完成“6895”工程铺平了道路,此项工作也得到了军工厂领导的表彰。
(二)
1979年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经领导批准,同意我调回湖北工作。从此,我与华工的联系更密切,合作更广泛,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厂、校联系更上一层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在科技攻关、节能节材、技术改造、星火项目、火炬项目、中试基地、产学研等工作中合作完成了多项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有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多向精密模锻工艺及设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异型枝叉类另件精密模锻工艺及装置”获国家科技成果奖,“汽车传动轴万向节叉垂直分模挤压模锻工艺及其模具”获国家发明四等奖。此外,还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其中,星火项目,火炬项目,节能节材项目都通过了机电部科技司、湖北省科委、科技处组织的鉴定、验收。技术改造项目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攻关、鉴定过程中,得到了华工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黄树槐校长、肖景容教授、夏巨谌教授、胡国安老师、徐龙啸教授多次来厂指导工作。在技术改造设备选型时,黄树槐校长不顾身体不好,天热难受的情况,带领我们到汉阳锻造设备厂,黄石锻造设备厂考察。由于厂校结合,我就在工厂采用当时国内多项先进技术,如:PC控制耳孔加工生产线、数控机床、精密动平衡技术、中频感应热处理、激光缸套淬火、静电喷涂生产线、中频加热、远红外加热,其中工厂的主导产品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机电部优质产品,工厂效益也大幅提升。
那段时间,华工的学生来厂实习,工厂的技术人员到华工培训进修,老师来厂选课题、讲学,记得有李爱珍老师、黄先诚老师、黄早文、陈平昌老师,还有搞设备、搞加热炉、脉冲成形方面的老师,有些名字已记不清楚,太多了,往来频繁,合作愉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键时刻连华工的校友也帮了不少忙,如半轴摆碾项目,由于设备到不了货,加之材料涨价等原因,徐州锻压设备厂的半轴摆碾机迟迟到不了厂,是华工的校友(徐州工业局长,王运赣校长助理的同学)出面协调,徐州锻压设备厂不但没提价,还提前给我们提供了设备。如果不是华工的领导、老师、同学、校友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会取得这么多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
2000年,我退休后,南下工作,又得到了我们华工激光的大力支持,其中激光切割机、华中数控等多项技术为深圳某公司成功应用。
回忆这一生,真是样样离不开华工,我与华工的不了情还得继续,想以此文表达我对华工的领导、老师、校友和同学们衷心的感谢!
(戴定祥,高级工程师,华中工学院1-6406班学生,曾任湖北汽车传动轴厂总工程师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