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年前一样,也是在一个明媚的春日里,我们有幸再次登门拜访徐辉碧先生。这位中国硒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耕耘于华中大58年的好老师、好长辈依旧笑容和煦,远远地就朝我们招手致意。与第一次访谈不同,今天我们要聆听的是徐辉碧先生与近日获评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的陈春英研究员长达30年的师生故事。
结缘卅年,亦师亦友亦比邻
说起陈春英研究员获评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的喜讯,徐辉碧先生很高兴。陈春英自1991年起便在徐老师门下攻读生物无机化学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顺利毕业。30年的时光,足以将一个初涉科研、懵懂好奇的少女打磨成一位温文尔雅、研究成果丰硕的中国纳米科技领军女杰。与许多学生一样,尽管毕业后离开了武汉,陈春英依然与徐老师保持着长期联系。从90年代的电话、电子邮件,到如今的微信好友,师生二人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既有学术的交流,也有感情上的交心。
“我们的联系是双向的。当她发表了好的文章,获得了奖励,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时,春英都会立即告诉我。我会马上回信,鼓励她继续努力。同样,我也会将学校的师兄弟们的情况告诉她。尤其是杨祥良教授和高中洪教授,他们同门之间情谊很深。她有机会来武汉时,一定会来看杨叔子和我。”徐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们展示着这些年来陈春英与她分享的照片,言语之间满是欣慰。
毕业后,陈春英依然向徐辉碧分享着工作、生活
徐老师对陈春英的帮助不仅在求学期间,更浸润于她进步的点滴。从陈春英毕业后的职业平台选择,到两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申请,徐老师始终尽心推荐,悉心指导。尽管分隔两地,徐辉碧与陈春英的师生情谊却在剪不断的联络中更加深切,更加醇厚。
陈春英50岁生日时,特意来到徐老师家合影留念
蕙心纨质,漫洒丹心绽芳华
陈春英研究员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纳米生物安全性以及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建树,入选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捧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说起学生时代的陈春英,徐老师用“勤奋、刻苦、谦虚”三个词来凝练对这位得意门生的突出印象。
“陈春英十分珍惜时间,是一个求知若渴,从不拈轻怕重的学生。”徐老师回忆道,“除了她本身的课题之外,陈春英还积极主动地承担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研究,指导外国硕士生撰写论文等等。这些涉猎广泛的研究帮助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宽了科研思路。”
说到这里,徐老师拿出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册与我们分享。那是陈春英研究员的博士学位论文。尘封25年的论文纸张虽已泛黄,但徐老师一页页翻过,感慨良多。“她的论文题目是《箬叶多糖的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这项研究涉及化学、生物、医药学多门学科,是需要下苦功夫的。”考虑到陈春英的博士论文题涉及面太广,徐老师便主动邀请周井炎教授和她合作做论文指导老师,周老师亦欣然同意。
在论文的最后,陈春英攻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赫然在目:已发表论文13篇,待发表的有8篇,其中不乏高水平期刊论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是很突出的成就,也是她勤奋工作的结果。”
一个化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去攻克生物学、医药学上的难题,同时还要将多学科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徐辉碧老师毫不吝惜地表达了对这位不怕苦、不怕难的女学生的赞赏。跨学科研究需要大量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抗病毒实验,没有接触过怎么办?钻研。在系里老师的推荐下,陈春英多次前往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同济医学院等单位,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勤奋做实验,一点一点去完善,直到取得满意的结果。最终,一部逻辑清晰、内容翔实的博士论文就这样锤炼完成了。
陈春英研究员的博士学位论文
陈春英研究员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虽然学习勤奋刻苦,但陈春英绝不是一个“书呆子”。“优秀,但一点不傲气”是徐老师对她中肯的评价。陈春英不论走到哪里,不管和谁合作,总是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还记得当年我们师生四人在化学楼的小小办公室。有一次,一位学生和我讨论完工作后,陈春英问‘徐老师,他的研究方法您能给我讲讲吗?’”不管是各类科研机构,还是同门伙伴、外国研究生,陈春英总是非常乐于向他人学习,也是非常善于与人合作的。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始终抱持着灵性与坚韧的陈春英,在华中大的沃土中迅速成长,绽放芳华。身为桃李园丁的徐辉碧,亦全力投入在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漫洒丹心,不负使命。
春风化雨,育人育心润桃李
对待学问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温润如玉。这是我们心中的徐辉碧老师。自1962年任教于华中大,徐老师在这里讲授过《普通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培养了近20名博士生、60名硕士生,写下了与化学系同频共振的光阴故事。
当我们问及徐老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时,徐老师拿出一封陈春英写给自己八十岁生日的贺信,缓缓念给我们听:“回顾恩师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热忱和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长,他们走上祖国各地,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心存感激。从我的父母双亲到我本人,恩师的亲切教诲一直让我们受益。想当年,我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走入华工校园,恩师教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科学。您的言传身教,您对教育和科学的热爱和投入,您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事业中,这一切我深深为您折服,您也是我一生的榜样。我们从这里起步,带着恩师的教诲和期望追逐梦想,走向美好的未来......”
陈春英写给徐辉碧老师的信
贺信不算长,文字也很朴素。但一字一句,都饱含着陈春英对徐老师的感恩与孺慕之情。“我虽然没有如信中所说,做得那么好。但是可以看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最注重的是‘言传身教’与‘教书育人’。”谈及教育,徐老师神色郑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徐辉碧老师的教育生涯中,育人是目标,教书是途径。为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的接班人。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理想和信念要代代相传。”代代相传来源于言传身教。岁月的流逝抹不去徐老师在实验室里细致指导、在课下与学生们谈笑风生、一遍遍走访寝室后亲切关怀的记忆。光阴的故事记得,1997年夏天,课题组培养了一批实验大白鼠,可天气太热不利于大白鼠生长。她毅然拆下自家的空调,给课题组使用。为了培养学术梯队,她甘为人梯,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三十八载春风化雨,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怀揣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这样的愿望,徐辉碧老师踏出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风景。华中大的满园芳菲,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巾帼有志,直挂云帆济沧海
纵观历史长河,在坚持科学梦想的道路上,女性总是远远少于男性。不管是“男生适合学理,女生适合学文”的定式思维引导,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女孩子们坚持科学事业的决心和信心。而徐辉碧先生、陈春英研究员,还有无数在祖国各行各业散发光芒的优秀女性,她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铿锵玫瑰”,也是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最佳诠释。她们的故事鼓励着更多心怀理想的女孩子们笃志奋进,逐梦前行。
回首过去,与杨叔子院士携手奋斗的岁月里,两人是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说到这里,徐辉碧老师不禁笑意盈盈。其实,只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夫妻便能鹣鹣比翼,同心同德。“我和杨叔子有许多共同的想法和目标。我们每天忙于备课、做研究,这是我们的志向与乐趣。所以我不愿意做的事,他不会勉强我去做,反过来也一样。”
1995年,杨叔子和徐辉碧在书房
“青梅竹马春长在,披肝沥胆志同酬。”这是杨叔子写给徐辉碧的诗。从1949年青春年少相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2年的时光。“志同酬”鼓舞着杨叔子院士与徐辉碧教授并肩作战,相濡以沫。而只要巾帼有志,同样可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临近三八妇女节,徐辉碧老师也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女同学们写下了一段寄语。
三八妇女节前夕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女同学们谈心:
前几天,得知我们原化学系的校友陈春英被评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要向她学习。她是化学系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在和她共同学习工作的五年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勤奋,刻苦,虚心”。在科学教育领域,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可以做到。事在人为,只要有理想,有干劲。我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徐辉碧
2021年3月2日
徐辉碧老师接受采访
与杨叔子院士、徐辉碧老师合影留念
(化学与化工学院2021年3月供稿,作者:刘赵昊旻,摄影:钱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