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黄承堂从华中工学院机械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2年。1977年,他调任至学校管理工作岗位,先后任教学设备科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处处长。1986年,49岁年富力强的他担任总务长,分管学校的后勤工作。
那时,他的办公室还是设在基建处办公楼里,这是一幢由原芦苇棚水泥仓库改建而成的楼。洁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彩色的校园平面图,格外清晰醒目。一张木制办公桌上放着一部电话机。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书籍和装订成册的文件,随手可取。窗台上摆放着一座小型时钟,指针不停地嘀嗒转动着。
高等学府的后勤工作无定形,千头万绪。他率领学校后勤职能部门,加强校园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
1992年国家教委授予学校“校园环境优秀奖和创新奖”
八十年代,学校校园状况复杂,一年四季不断有校外人员进入校内,占用土地种菜种粮,流动小贩高声叫卖,社会车辆不分昼夜在校内穿行,给校园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学校从维修费中挤出资金,基建处、总务处联手组织施工,垒砌校园围墙。汽车队老调度罗涤新优先安排运输车辆,司机师傅吃苦耐劳,把以千立方米计数的大块风口石从武昌县采石场安全送到高低不平的砌墙现场。孝感大悟县的农民工兄弟,以特有技艺砌出灰浆饱满、坚固实用、外观大方的围墙。围墙工程在黄承堂总长负责后勤工作的过程中收尾了。椭圆形的人工屏障围住了华中工学院,净化了校园,保证了学校土地不被蚕食。老院长朱九思远见卓识提出的“修围墙”的行动口号,风雨几十年,终于画上句号。
现在的喻园餐厅地处校园生活区中心,它的原址是三个非本校教职工私房居住点。他们随意增加户数,土平房有增无减,饲养家禽家畜,分割校园。这一难题长期存在,令总长心绪不安。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向国家教委汇报,向武汉市政府报告,申请将住户迁出。回复结果得到批准。学校做了细致地搬迁动员工作,依据政策搬迁户可以住进校外还建的新房。几十户搬迁人家非常配合,迁出了简易房。搬迁户笑了,总长心安了,校园更美了,困扰校园的难题解除了。
校内自来水管道、高压电缆、电话电缆,使用了30余年,这些工程都牵动着学校的神经,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必要完整的图纸资料。总长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下决心要解决这一基础问题。他组织后勤人员,同时请校外供水供电部门予以帮助,人力和仪器并用,查阅历史资料,核对工程图纸,有的地方还需要挖地三尺。有针对性地对6400亩校区地下管道、电缆进行彻底排查,将原来的架空明线改为地下电缆,改造地下水管沟10公里,改造给水主干管5公里,将学校的饮用水由有污染的东湖水改为长江水。这些工作不分季节,不间断地进行,总长还经常亲临现场督战。最后由工程技术人员绘出了综合性的管线线路图,交档案室存档以备后用。对自来水的管控,对社会资源用电的管理,成效是显著的,为学校压缩了消耗性开支,赢得了荣誉,多年来我校都被评为武汉市节水节电先进单位。
八十年代末,为满足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新建图书馆。总长责无旁贷,他按照质量好、工期短、造价低的标准对建设项目提出要求。最后整个项目由学校建筑学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由基建处总体负责。
建新馆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学校资金困难。总长集中精力,攻关建馆的资金来源。先争取到国家资助480万元人民币。又遇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资助国内办学,总长抓住机遇不放松,带着建馆资料,在北京、广州、香港几地穿梭,最终获得了邵先生捐赠的1000万元港币。学校还为建馆自筹160万元人民币。
依校园规划,学校拆除了供全校2万余师生洗澡的临时浴室,另在校区东西两边分别建新浴室。1988年7月6日,云开日出,新图书馆在此奠基。经筛选,由国家一级施工企业——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包进场。
1989年,由于买不到大口径的钢管,新图书馆工程只能停工待料。总长得知后,立刻骑上自行车赶到工地察看实情。下午便和材料科长一起赶到了沙市江汉石油管理局。总长向局党委书记说明来意,请书记帮忙解决。书记微笑着满口答应:“只要我们仓库有的,母校所需要的,任黄老师挑选,我批,价拨。”事后,三大车稀缺钢管由校车运回到工地,解决了燃眉之急。
兴建的新图书馆——逸夫图书馆于1990年8月竣工,11月21日举行落成典礼。新馆可供2100人同时进馆阅览,是集便捷化、智能化、现代化于一体的优质工程。在国家教委召开的邵逸夫先生赠款建设项目评估会上,学校新图书馆——逸夫图书馆获得一等奖。
新图书馆——逸夫图书馆
我校校园面积大,师生众多,后勤工作包罗万象。总长看得准,抓得稳。做好资金使用、改善饮食、校园建设三大基础工作。总长与几位处长之间互相支持,工作配合默契。
学校财务处处长吕少华同志,他19岁就参加了革命,从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毕业。经过多年的磨炼,他练就了管理财务的过硬本领。那时还没有计算机,他能双手快速打算盘还毫无差错。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账记得又好又快又准。他带领财务处财会人员,遵守法则,从未出现过偏差。
膳食处有个忠于职守的好处长潘昌志,他是直爽的东北人,南下干部。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深有体会,就如战士打仗一样,只有让学生和老师吃得饱、吃得好,他们才学得好、教得好,学校才会人才辈出。他大费思量,多次校外调研和校内试点,在不赚学生吃饭钱的前提下,大胆在校内食堂推广营养配餐制。收集进餐师生意见,倾听红白案厨师的建议,不断完善配餐食谱。大锅饭继续保留,小锅菜花样百出,还专设病号饭、少数民族饭菜窗口,食堂办的人情味十足,受到进餐师生的拥护。
基建处处长张瑾从华中工学院无线电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他善钻研、啃书本、扎工地,即使脚受伤流血,也不离开工地,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逐渐成为专业技术过硬的校园建设行家。他和党总支书记张攀梯同志紧密配合,带领基建处79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的建设任务,完成了幼儿园加建,小学增建,留学生住宿楼、学生住宿楼、学生食堂、教职工住宅等建设,所有工程都按工期、保质量完成,按照法规执行决算,坚决和工程承包单位保持距离,严防腐败。我校校园建设也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
兴建的学生宿舍
总长平易近人,善体下情。每到春节时召开的厨师、保洁员、锅炉工的谈心会,他必到。亲切地和大家谈心,勉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增光添彩。他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大家提出的建议他都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他经常看望离休干部,老同志们都说总长一年365天都闲不下来。
学校建筑设计院的李保盛副院长说:“黄总长工作深入细致,重视调查研究,把工作开展得活跃扎实。”有两件事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九十年代,校设计院的业务范围从校内工程设计转型走向社会,他给予指导和鼓励,有一次他亲自介绍一家建设单位和我们接洽业务。另一件事是国家教委在东南大学举行年度基建计划与设计院工作会议,有事情需要问及他,他便立即到南京参会,为学校工作争取主动空间。
1997年总长廉洁退休,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受到师生的敬佩,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多次肯定。在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回忆与他合力共事的艰辛岁月。
(刘自忱,学校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