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志勇:战斗在华中工学院硅元件厂十年的难忘岁月

发布人:   时间:2014-04-30     浏览次数:


本文展现了第一代华工人创办华中工学院硅元件厂十年的艰辛历程和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无私奉献,急国家所需,能为国家出力,就是他们无上的光荣和奋力拼搏的力量源泉。他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不畏辛劳,脚踏实地。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严格再严格,求真务实,容不得半点虚假。他们注重调查研究,虚心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又善于总结。他们勇于接受国家任务、攻坚克难。在硅元件厂成立后的第五个年头,挑起国家级的艰巨而光荣的451工程(“中国环流一号”)所委托的重任。无论是451工程急需的3372只高质量高可靠性的500A/2000V平板型冷硅整流元件,还是49台高质量的整流机柜,都完成得相当出色。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使用几乎全部自制的土设备,大批量生产出质量全面过硬的500A/2000V平板型风冷硅整流元件,创造了奇迹。究其原因:人的因素第一,人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为什么能出色地完成451工程?首先是华工党委气魄大;其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最后,群众干劲高,目标明确,拧成一股绳,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回想当年,那种朝气蓬勃、奋力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当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时代背景及筹办过程


1967年9—11月,华中工学院电机系电器教研室几位年轻教师,响应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和电器专业的学生一起到武汉市机床电器厂、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邮电器材厂、武汉市钢铁公司等单位调查,了解湖北省和武汉地区电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探索教育革命的问题。


当时我国电子工业相当落后,国防建设和工业自动化急需大功率硅整流元件和可控硅整流元件,要从日本引进一只可控硅整流元件当时约需黄金一公斤,而且遭受禁运。如果在华中工学院兴办一个硅元件厂,建立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教师、学生和工人三结合,学校、研究所、工厂三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有可能大大地推动若干专业教育革命的发展。基于这种设想,我们于1967年底至1968年初发起筹建硅元件厂的工作。筹建小组的成员有李再光、丘军林、我、刘东华、黎木林。


1968年3月21日,华中工学院硅元件厂宣告成立,行政上从属于电机工程系。硅元件厂的人员以电机系的人员为主,并从基础课部、物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抽调教师组成。办厂初期,硅元件厂的人员情况是这样的,电机工程系的人员:电器教研室的李再光、丘军林、我、刘东华、黎木林、戚姗英;电工基础教研室的施兆尤、王德芳、韋忠明;发配电教研室的陈宗英;高压技术教研室的许端茂、王晓瑜;维修车间的陈忠玲(车工)、肖成章(电工)、漆瑞波(电工)、赵贵兴(木工)。基础课部人员:物理教研室的唐光荣、刘根昌;化学教研室的蔡文枢、许立铭、廖保良、郭雅弧、李德明。


办厂初期,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资金、四无硅元件制造的专业知识。唯一拥有的是一批善于学习、敢想敢干、不畏艰辛、有实干精神的年轻人。


二、建厂基础工作


建厂的第一件事是培养人。首先要学习硅整流元件与可控硅整流元件的基本理论和制造工艺,深入了解硅整流元件生产线的装备和工艺流程。我们得到了武汉市邮电器材厂的无私帮助。1968年4月,办厂突击队的全体人员都去武汉邮电器材厂接受约一个月的短期培训。该厂技术人员欧顺礼给我们讲课,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各工序的设备和工艺。建厂突击队人员分成扩散、烧结、去离子水制备、表面处理与保护、封装等工序小组深入车间学习,掌握该工序生产设备的结构,使用的原材料,了解该工序的生产工艺规程。


建厂的第二件事是建立硅元件的生产车间。借用南一楼西头二楼物理教研室的一个朝南和一个朝北的大实验室,将它改造成硅整流元件的车间。自己动手用木料和纸板将它隔成几个小房间,分别用作扩散、烧结、腐蚀清洗、去离子水制备、表面处理与保护、封装等工序。借用南一楼西头一楼金相教研室的两个大房间,一间作硅元件测试组,一间作硅元件厂的金工组。


建厂的第三件事是自行设计制造各工序的设备。凡能从本院各单位借用的设备、家具都先借用,绝不购买。例如,从物理教研室借用光电检流计、真空机械泵、扩散泵,从化学教研室借用超声波清洗器、恒温烘箱、真空烘箱、氧气钢瓶、氢气钢瓶、氮气钢瓶、氩气钢瓶,从电机系修配间借用车床、台钻、电动砂轮机、手电钻、电焊机等。凡能从设备科仓库领到的材料、元件、仪表、仪器等,都从设备科领用。尽量利用积压物资和废旧设备,甚至有的材料是从废品仓库找来的。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自行设计和加工制造的设备有58台之多。


建厂工作的第四件事是设备的安装调试。1968年7~8月武汉市天气酷热,我们仍坚持建厂劳动,进行设备的总装和调试。1968年9月底各工序准备就绪,开始进行50A硅整流元件的试制。
1968年10月,工宣队进学院,办厂人员全部回原单位参加清理阶级队伍,工厂停办了八个月时间。清理阶级队伍后期,我们先后四次向院工宣队和院革委会汇报硅元件厂的筹建情况。武汉市许多工矿企业多次来我院联系,迫切要求我院硅元件厂迅速上马,早日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武昌造船厂的要求更为强烈,迫不及待地提出与我院合办硅元件厂。经院工宣队指挥部和院革委会研究批准,硅元件厂于1969年6月复工。电器教研室的我和黎木林等又调回硅元件厂工作,而李再光、丘军林、刘东华回原单位工作。复工后继续进行50A硅整流元件的试制工作。


1969年底,全院绝大部分师生奔赴咸宁搞“斗、批、改”,我们仍被留在硅元件厂搞试制工作。


[1] [2] [3] [4] [5]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