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克明:赵学田制图“九字诀”及其教学实践的意义

发布人:   时间:2016-03-14     浏览次数:


二、中国科技传播史上的奇迹


    1954年4月,赵学田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机械工人速成看图》出版,此书上市,很快脱销,连续再版19次,共发行1600万册,成为中国科技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迹。1956年1月7日,《工人日报》发表了题为“积极学习机械工人速成看图法”的社论。文章指出,“用《机械工人速成看图》来进行教学,一个具有初步文化水平和生产知识的‘图盲’只需要经过20多个小时的学习,就能够看懂一般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并且能按图施工”。


    由于赵学田这一突出贡献,他被称为“服务于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嘉奖。而工人们能够读图、看图之后,希望很快掌握画草图的技术,以便在仿造实物、提合理化建议或创造发明时,能够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意图,以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下画出正规的机械图。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赵学田又开始编写《机械工人速成画图》,并于1956 年4 月在武昌车辆厂进行试教,边写、边讲、边修订。1956年10月,赵学田参加了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又一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7年,《机械工人速成画图》出版。


    1966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经过一番努力,赵学田教授编写的《机械制图自学读本》及配套《习题集》即将付梓。时值文革初起,赵老预感将有不测风云,立即致信科学普及出版社,要求将该书封面、扉页及前言中“赵学田主编”字样去掉,该教材以“华中工学院制图教研室自学教材编写组”名义出版,如前言来不及重排,干脆抽掉不要,迅速装订发行。果然,1966年8月,赵老一夜之间成了华中工学院“第二号反动学术权威”。此时,没有前言的《机械制图自学读本》及配套《习题集》已在全国顺利发行,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如饥似渴的工人读者手中。该书直到“文化革命”结束后第三次再版时,才恢复了原貌。


    七十年代后期,赵学田又着手为农机工人编写《自学看图入门》一书。1977年5月,年近八秩的赵学田带着《自学看图入门》初稿,到鄂城花湖农机厂办试点班,组织工人自学,并对书稿进行修改。他早起晚睡,辅导工人学习到深夜,回房后,还要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修改教材。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还同工人一起劳动,每班工作四小时,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工人们深受感动。此后,他又多次到花湖农机厂征求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书稿。1979年12月,《自学看图入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1978年3月,赵学田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并荣获了大会颁发的“先进工作者”奖状。为鼓励工人自学机械设计的热情,年近八秩的赵学田壮心不已,鞠躬尽力,再次组织十几位热心科普创作的同志,开始了《机械设计自学入门》的编写工作。他们深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实践经验的机械工人是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他们在较好地掌握了机械制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渴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机械设计知识,以便在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中,为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贡献更大的力量。”赵学田与《机械设计自学入门》编写组,深入实际,和工人们一起座谈,摸清工人在设计中的难点,了解工人的需求,先编出试用本,在全国十几家工厂开办试点班,再根据工人的意见反复修改。1982 年底,《机械设计自学入门》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在编写方法上打破常规,避开了高深繁杂的数学推导,写得简明实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其有特色之处,就是在每章“小结”后面附有“几句歌诀”——即七言八句,便于读者熟记。“目的是便于读者记忆,并不要求背诵”。《机械设计自学入门》的出版,受到广大工人的热烈欢迎,第一版六万册,很快销售一空。尔后重印三次,总印数达32万册。


    自1953年从事图学教育起,赵学田先后出版了《机械工人速成看图》(1955年)、《机械工人速成画图》(1957年)、《机械图图介》(与陈士宏合著,1957年)、《自学看图入门》(1957年)、《农村工人速成看图》(华中工学院制图教研室,1959年)、《机械制图自学读本》(华中工学院制图教研室自学教材编写组 1966年)、《机械工人速成画图》(华中工学院制图教研室1978年)《机械设计自学入门》(1982年)、《自学看图入门》(黄谦等修订1992年)等图学科普著作,其发行量之大,其叙事之简约,其理论之畅达,是很多学术著作无法比拟的。


    着重介绍有关投影的原理的“九字诀”,以及剖视等在讲课时较难解释的部分,并以立体图和平面图互相对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帮助机械工人了解投影原理,建立立体观念,更快地掌握看图、识图、画图技术。


    十年教学,九字歌诀;无中国诗歌与诗教的传统与素质,孰能如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千人唱,万人和”情景,极大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化,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传播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