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焕:华工崛起之路

发布人:   时间:2013-11-16     浏览次数:

 

(三)精心谋划,出奇制胜的学科建设

 

    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若干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一流水平的学科。显然,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学校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华工在学科建设、学术带头人的地位、科研团队的实力等方面与国内若干名校相比,确实存在明显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当弱者与强者竞争时,采取通过精心谋划,瞄准突击方向,组织精干队伍,实行出奇制胜的战略,往往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华工建校初期最主要的学科是机械、电力和动力等为重工业服务的专业。新的学科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几年内曾经大起大落,没有形成气候。第二次新的学科布局是七十年代初开始的。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从国外学科发展趋势,国家科技教育发展急需的技术领域,高校竞争的动态来选择出奇制胜的主攻方向。回顾历史,华工经过精心策划的学科布局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某些新兴学科国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尚无强手竞争,主管工业部门又表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愿意支持我们上马。此时应该当机立断,迎难而上,加速发展。华工七十年代初建立的激光、计算机外部设备得到电子工业部支持,机械产品的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机械工业部的支持,迅速发展壮大。

 

    二是有的高新技术的研究已有相当基础。例如:数控技术在五十年代后期起步,文革中厂校结合继续取得进展,在重点高校中已有相对优势。文革后学校决心重点扶持,锦上添花,投巨资在校内组织机一系、自控系、机械厂联合设计制造数控卧式和立式加工中心机床。这两种机床均系国内首创,产生很大影响,为华工数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理科的学科建设由于专业建立不久,要在学术研究上与国内名校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更是十分艰难。但若能抓住机遇,利用工科优势建设理科研究平台,做到人无我有,同样出奇制胜。华工地球引力实验室的建设就是成功的例子。九十年代初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曾任南京工学院院长)从引力实验室走出洞口时,用感慨的口吻说:“想不到华工还有这样的宝贝!”

 

    四是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确定后,要千方百计狠抓落实,增加资金投入,组织精干队伍,重点突破,较快取得优势。激光、计算机外部设备创建时就是从机械、电力等专业抽调骨干力量组织联合攻关队伍,边干边学,不断壮大,经过近二十年努力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

 

    五是借船出海,创办文科和理科专业。华工在走向综合大学的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措施就是聘请或引进国内知名学者或大师为学科带头人,指导创办新专业。例如:力学的钱伟长、数学的徐利治、社会学的费孝通、汉语的严学窘等。他们通过建立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举办讲习班,培养青年教师;创办学术期刊,为华工争取学术影响力。实践证明,这是工科院校转型中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创新之路。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出奇制胜的发展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