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尔升:国内高校最长的船池建设历程

发布人:   时间:2014-02-20     浏览次数:


1871年英国人威廉•傅汝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船模试验水池,那是一个长约30米的重力式露天水池,十分简陋,但开创了用几何相似的船模和螺旋浆模型来研究实船水动力性能的造船科学的先河。从此以后的一百年间,随着造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先进的造船国家相继建造了各式各样的、现代化的船模试验水池,并通过试验水池进行了实验,取得了推进造船科学蓬勃发展的大量成果,以至于造船界有一个共识:“迄今为止,造船科学的所有成果都是在船模试验水池中产生的”。因此,当华中工学院在1959年成立造船系之后,在繁重的建系任务中,一直把建设船模试验水池实验室的任务列在议事日程之中。从苏联留学毕业归来到华中工学院工作的梁淑芬老师就曾做过华中工学院的第一个试验水池方案设计。此后,从1960到1966年,曾先后根据不同的要求提出许多个不同的船池设计方案。大约在1964年高教部曾有意让华中工学院、华南理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三所新建的造船院系择优投建一个船模试验水池。因此,当时我校造船系曾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由黄蔚平老师任船池设计组组长,程天柱教授和晏成栋教授均投入其中,分别负责船、机方面的设计工作,完成了比较深入的方案设计和诠释工作。但是到了1966年因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以致船池设计工作全面停止,建设船池的计划也不了了之。经过几年的停顿,直到文化大革命末期朱九思院长又重新进学校领导班子主持工作,船池建设才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值湖北省军宣队王指挥长来学院视察工作之际,由我按朱九思同志的意见直接向王指挥长汇报了建设航模试验水池的迫切要求和设计方案。之后九思同志又向省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引起了省领导的重视。1971年初,湖北省批准了我校船池建设项目,开始了船池建设工程,这正好是傅汝德建成世界上第一个船模试验水池之后整整一百年。


批准建设船池项目的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全体从业人员的热情,在朱九思院长的亲自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学校克服了极大的困难,为建设船池自筹资金150万元,在广大校友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逐个解决了建设船池所急需的大量木材、水泥和钢材,以及重型钢轨、特种双金属划线等各式各样的材料、设备和加工问题。校领导的重视和学校基地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搞好船池建设的决定性条件。


由于黄蔚平老师挑起了系领导的重担,船池设计组的领导班子重新进行了调整,由韩洪双任组长,王智发和我任副组长。程天柱教授担任系主任,他在设立新兴的兴波理论研究方向的同时,仍然参加和关心船池的建设;动力装置专业的晏成栋教授一直在船池设计组担任机械设计方面的负责人并主持相关工作;结构力学的张维衡老师被调来船池设计组负责拖车电器传动和自动控制方面的工作,后来又负责造波机的研制;张耀诚老师被调入船池设计组负责机加工和安装调试工作。重新调整各路精英保证了船池建设这样高要求、多学科的大型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工作能有条不紊的顺利展开,期间,多方面的通力合作为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由朱九思院长兼任名誉系主任的造船系虽然是一个新系,但人员政治素质高,大部分是年轻人,都有建设好造船系的愿望。虽然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船池建设项目久拖不决的影响,但是当项目定下来之后,很快激发了人们由于渴望而转变成的热情,党提出的“超英赶美”的号召在建设船池的具体任务上转变成了行动的动力,人们日日夜夜为完成船池试验项目而自觉地拼搏着,几乎忘记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我校船池建设任务创造了许多奇迹:1971年初船池建设项目立项后,当年就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船池本体技术设计、选址和两次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1972年开始动工,迅速解决了“三材”问题,当年施工队进场,并在寒冷的冬季坚持继续施工,终于在严冬到来之前高质量地完成了船池本体和钢筋混泥土浇灌工程,完成了船池房屋、航模车间及追加的力学结构实验室的土建工程;1973年完成了重型钢轨、轨座系统的设计和机加工,完成了双金属铜划线的加工和船池大院工程的绿化工作;1974年完成了长钢轨焊接、加工、安装、调试的繁重任务和双金属划线的安装和调整工作;1975年完成了拖车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工作;1976年完成了螺旋桨点钻机、造波机和自航仪等专用仪器设备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开始了船池的试运行;1978年,当全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在我校召开会议之前,我校收到了由708所代表全国各船池单位统一研制的玻璃钢标准船模,并立即在新建成的船池一次试验达标。据此,由全国船舶力学委员会主持并通过了我校船池监测和验收,确认合格,建成投产,并获得了全国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华中工学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国内高校最长的船模实验水池(长175米,宽6米,水深4米)是十分了不起的壮举。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