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暑假期间,我们外语系与武汉电视台科教栏目组联合录制了一档“大学英语How To”电视系列节目,这个节目主要介绍怎样学习好大学英语,共十集。节目正式播出后,在武汉地区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主讲老师是周之鉴、熊性淑、曹华民等,由我和刘俊华老师组织策划。
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我校设立“中国—比利时专业教师英语培训中心”。比方负责选派本国教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我方派合作教师。次年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历史上共举办了20期,培训教师302人。熊敦礼老师一直负责该中心的管理工作。
1997年我们研究确定增设日语专业。在整个日语专业申报过程中,应该说也有不同的意见,日语教研室主任陈俊森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担任学校教务长的王筠老师很支持。日语专业获批之后,教研室的老师都非常高兴,因为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又跨了一大步。第二年就正式招收日语专业学生,因此外语系由原来的本科单一专业向双专业转化,打破了本科单一专业办学的格局。
1998年6月,我校负责承办“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扩大会议”,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语种分设几个组,英语组当然是最大。当时我是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的成员,我们系陈俊森老师是日语组的成员。因为全国还有一个大学英语研究会,研究会的成员也被邀请参加会议,所以就叫扩大会议。这次扩大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因此这个会议相当重要。学校很重视,学校的主管部门教务处积极支持,周济校长亲自到会,会见了所有到会的成员。教育部的一位参会干部说:“我们到很多学校开过类似的会,校长到场跟大家见面的不多,一般是主管副校长。”与会代表对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园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1年,在做好全校外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外语教育的研究,在时任系主任樊葳葳和副系主任陈俊森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一个外语教育研究所,同时我们还准备办一个刊物,叫做学术年刊,当时还没有申请到刊号,所以我们确定以书代刊。取名字很费脑筋,全国有很多外语刊物,取的名字不能与其他刊物重名。北京外语学院有个刊物叫《外语教学与研究》。后来我就跟一些老师商量,我们的外语只谈教学还是不全面,教书要教人,教人意味着教育,外语也讲文化素质,不是只学语言,经过征求意见,最后刊物取名为《外语教育》。在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元月《外语教育》出版第一期,为了确保刊物的质量,我们实行论文盲评,严格遴选程序,此刊于2007年底正式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
我在外语系学习、工作近四十年,亲身经历了外语系的成立、本科专业点的设立、硕士点的申报、首届外语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外语教育》期刊的创办等重大事件,这些都是外语系发展的重要里程。许多领导、老师为外语系的发展作出贡献,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老校长朱九思对外语系的建设发展非常重视。1981年,他已经看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走出国门的重要性,开始选派各学科教师出国进修。九思老校长对我们外语系教师进修提高也非常关注,程恩洪老师和我是外语系首批选送出国的教师,进修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在我和程老师被派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校际交流之后,学校又选派了外语系77届师资班留校的四位年轻教师到波士顿大学学习。记得当时我和美国留学生处的秘书一道去机场接机,同机到达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另外两位老师,美国波士顿大学还专门举行欢迎新人座谈会,并在波士顿大学校报刊登了照片。从派出的人数和频次可看出学校当时是非常重视外语教师出国交流学习的。九思老校长亲自抓这项工作,记得1981年出国之前,他在南三楼二楼会议室亲自接见我们所有出国进修人员。他还问了我一个问题:“接听方付费的电话,用英语怎么说?”我一时语塞。后来我才知道,叫“collect call”。
1978年九思同志要求全校上下开展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将该院全英文简介翻译成中英文对照本,发到全校教师人手一本,各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究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要求教师以外文阅读。也就是在当时,学校确立要以教学、科研并重的战略发展目标。当时全校掀起学外语热潮。1980年暑假,许多专业教师不放假,集中在江西庐山学英语,这也是全国高校独一无二的。九思同志对外语教学工作和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非常重视,亲自过问督促,由此为学校的后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钱衡弼老师担任外语系党总支第一任书记,在组织领导、政治思想工作、师资培养、学科点建设这些方面,他高度重视,付出了心血,应该说是外语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领导。张义斌老师开始担任副系主任,后来担任系主任,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他在师资队伍建设、对外联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之鉴老师是我们系的第一位教授。他教学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他有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怕困难、敢挑重担,在培养研究生和学术方面做得很出色。
曹华民老师的翻译实践能力强,他上翻译课,翻译水平让学生对他很钦佩。另外,学校学报的标题、摘要翻译都是由他来审阅定稿。他的翻译又快,准确性又高,在外语系的学科建设特别是翻译教学和实际翻译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吴驯叔老师是经济学家林少宫教授的夫人。她是我们当时第一批师资培养班的主要任课老师。在教学期间,她每天上课,晚上备课到深夜,由于劳累她患上了米尼尔综合症,但她带病工作,如母亲般关心每个同学,让我们很受感动。她工作非常认真,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和林少宫老师都是第一批被冲击的对象,被抄家时,金银首饰都被抄走。我记得曾经在东三楼有过一次展览,叫做“反四旧”,还把她和林少宫老师的照片作为展览的物件。后来,文革平反,组织上准备把那些金银首饰还给她,但她不要,说这些东西对她没用,任由组织上处理。我留校后曾与吴老师一起在英语教研室工作,她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记得吴老师提出入党申请,系党总支和校党委组织部研究同意批准了吴老师的入党申请,吸收她为中共党员,后来支部还选举她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程恩洪老师是外语系第二任系主任,曾担任首届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第一届、第二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他曾主编《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等教材,在英语教材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注重外语教学法研究,发表了“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等学术论文,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1986年,外语系成立了研究生英语教研室,朱月珍老师担任第一任室主任,为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作出了贡献。她在博士生英语教学中引入了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活动,对于提升博士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她是外语系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获得者。
我在系里工作期间,关沛、杨志光、熊新华等先后担任外语系党总支书记,他们作风正派,密切联系群众,办事认真,重视师资建设和学科建设。特别在政治思想工作和完善规章制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讨论制定“外语系教师出国培训进修遴选条例”,通过测评积分遴选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选送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认真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外语系师资队伍的建设。
外语系的老师敬业爱岗,辛勤耕耘,他们在我校的外语教学工作和外语系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许多老师的业绩都值得书写一笔,我在此恕不一一述说了。
(秦傲松口述 ,唐燕红、刘舞艺访谈整理。秦傲松,湖南平江人,出生于1943年9月,教授,曾任外语系系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