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城生:怀念人生导师朱九思—我在华中工学院成长历程的点滴回顾

发布人:   时间:2016-08-29     浏览次数:


    为了让我们研制的步进电动机的最新成果能向国庆十周年献上厚礼,我们把新试制的步进电动机零部件在校内机械厂和电工间加工的部分完成后,就送到武汉机床厂进行最后的精加工和总装配,周定华师傅和我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均陪在加工现场,以求每道加工工序均能符合加工的精度要求。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晚上半夜里才把两台要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步进电动机产品总装配完成。我一只手拿着一台步进电动机,从武汉机床厂赶到汉口武汉关码头,乘上渡船到达武昌的汉阳门码头时,15路公共汽车已经收班,我不可能乘车回学校了。从汉阳门到学校约有十五公里路程,我在深夜里两只手提着两台步进电动机摸黑走路回学校,由于当时已有几天几夜没有上床睡过觉,我一个人又累又饿且路上一片漆黑,用了好几个小时连续地走,直到被当时邮电学校巡逻的民兵把我抓住时我才知道自己已走到了鲁巷附近,民兵们怀疑我两只手拿的是爆炸品,担心我在国庆期间搞破坏,于是把我扣留在该校的保卫处,任我怎样解释他们都不相信,幸好他们还是让我喝了水、而且跟华中工学院的保卫处联系上了,天亮后就放我走。当我回华中工学院后,直奔图书馆,把两台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产品送到献礼台时,发现我院图书馆仍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我把献礼产品安放好后就回到学生宿舍呼呼大睡,也未向同学们提起过我的这场经历。


    1959年冬,我院数字程序控制机床研制成功,可用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成功地切削加工出表面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这说明我们研制的步进电动机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步进电动机的研制成果被选送到北京高教成果展览会的“绝密馆”展出时,我是这一项目的解说员。由于每天都会有中央首长到这个“绝密馆”来参观且常会发出一些指示,对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高教部会组织一些专家来进行鉴定评比等,九思校长为及时了解有关动态,直接指示我要在晚上抽时间到北京电报大楼挂长途电话到他家里及时向他汇报。可喜的是,我院研制成功的步进电动机被鉴定为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决定把它列为选送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的展品。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有步进电动机研究成果的情况下,我们能脱颖而出,当时就得到了九思校长的赞许和极大的鼓励。在北京刚建好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第一届全国文教群英会时,我们带队的张晓陆同志通知我去列席了这个全国文教群英会的开幕式。当时我还是个在读的大学本科生,能获此殊荣我终身难忘。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步进电动机、数字程序控制机床等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的成果,接着我校步进电动机科研组的许锦兴老师等所研制的步进电动机控制装置方面的成果也荣获了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为学校争了光。


    1960年初,正当我为步进电动机的研制成果沾沾自喜而对研究工作的总结提高、撰写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时候,九思校长又严肃地指示我们:决不能就此止步!一定要抓紧总结提高、上升到理论,将撰写出科学论文作为搞好一项科研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的一个必经阶段来抓。他还作出了具体的布置,要把所写出的步进电动机的研究论文汇成专集,要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在单独一期的《华中工学院学报》上(该论文集《步进电动机专辑》已于1960年5月发表在《华中工学院学报》第一卷第七期上)。当时撰写论文的情况也很值得回忆,在九思校长的指示下,学校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安排,首先是把科研的总结提高、撰写论文也作为教学上进行的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的一个教学环节,把两者结合为一体来进行,接着是安排了机械专业的孙寅初老师、欧阳平同学等来总结步进电动机制造工艺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题目,而我们电机专业这边则有陶醒世老师、郭功浩老师作为撰写论文的指导老师,补充了杨政、易继楷、熊翰镜等同学为撰写毕业论文的同学,王法中老师、周定华师傅等都是我们论文写作班子的重要顾问,师生工人共写科学论文的这么充实的班子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撰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论文集。当时有个九思校长对我们言传身教的细节最使我难忘!我为《步进电动机专辑》写前言时感到实在写不出来,九思校长发现后对原稿亲自动笔进行了大改后以“本期内容简介”为标题(代替了前言)发表在该期学报上。九思校长为该文加上的最后一段中特别提到“对苏联专家的热情指导,带我们入了门,在此对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试制中,武汉机床厂等单位发扬了协作精神,给予支持,大大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我们表示感谢”。这是要我们懂得在自己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取得成绩时必须饮水思源,要力争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和协作,更要有团队精神,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深切地体会到,九思校长手把手地教我们,给我们起示范作用,是多么殷切地盼望着我们能早日成才!我在这个论文集中刊登出两篇自己亲自动笔写的论文《四相步进电机》《功率步进电机》,反映出了我在研制步进电动机的攻关阶段啃“硬骨头”时,在对步进电动机的总体结构设计构思中的创新和突破。在相隔五十多年后,我翻出这两篇论文来看时仍感到十分亲切,这确实是师生工人三结合、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结晶。当时若没有苏联专家带我们入门、王法中老师的步进电动机“四相”比“三相”好的启发;没有指导老师在撰写论文时的指导和同学们同心协力的共同研究;没有周定华师傅对电机结构和材料方面不断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和坚守着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整个试制的全过程;没有兄弟单位的协作,就不可能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回顾大学五年艰辛历程,最值得自豪的是,我有幸在九思校长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刻,终于走完了研制步进电动机的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在学好基础课的情况下,作为在读的大学本科生竟敢投身到大刀阔斧地研制步进电动机这个当时的尖端科研项目中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对个人的培养、锻炼,特别是科研能力的成长来说是受益终身的,也为我在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的三十多年科学研究中累有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研制成功的这种空心双向杯形转子结构的四相步进电动机的成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华中工学院办起来的校办电机厂中已投入批量生产十多年(同时投入批量生产的还有单绕组多速电动机),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既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学校创造了一定财富(我们办起来的校办电机厂在1979年还为华中工学院每个教工家庭都生产分配了一台洗衣机、两台风扇,作为改善教工生活的福利,至今仍传为佳话)。每当回忆起这一切,都会引起我对九思校长深深的怀念!


    1960年我如期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在教学上我有幸作为老教师许实章教授讲授电机学课程的助教,逐步学习上讲台试讲。在科研上有幸在异步电机科研组作为老教师陈传玷副教授的助手,开始研究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同时我还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自学来弥补在读大学期间因偏重于科研而在课程学习中所缺的即“有所失”的课(如电机设计等),记得我还正规地补做了课程设计——对一台异步电动机的设计计算,并正式通过了电机教研室组织的答辩。为了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大学毕业后的最初几年在完成自己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我是在紧张的自学和补课中度过的!然而我在毕业前就经过了长期科研实践磨炼的优势也逐步显现。陈传玷老师带领我们研制单绕组多速异步电动机的变极绕组很快就取得了重大进展,当时在学习和应用英国Bristol大学的“极幅调制理论”去设计变极绕组时,我发现它有较大的局限性,就另辟蹊径自己摸索出一套称为“相量法”的新方法,去设计变极绕组。当大家也逐步采用这种创新的方法时,果然设计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单绕组多速电动机的变极绕组,并在湖北电机厂的实际试制和测试中证实了其优越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