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迪浔: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科学研究

发布人:   时间:2016-10-10     浏览次数:

我1955年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院,1956年开始在同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我校病理生理学系的发展有些了解。


一、我如何来到同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我来到同济病理生理教研室的道路是比较曲折的。1949年我中学毕业,那时候我的兴趣爱好是数学和物理,所以上大学准备报考理科专业。但是我的父亲希望我学医,因为我的祖辈都是中医,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很有名的中医,但是到了我父亲这一辈没有一个是学医的,他希望我学西医,再继承祖辈的中医(那时我祖父还健在),搞中西医结合。但是由于我的兴趣是理科,不愿学医,父亲就说:如果你要学理科就考南昌大学理学院(我父母都是南昌大学的教授),假如你要学医,就到上海去考医科。因为那时候江西还没有一个医学院,只有一个医专。由于我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家,真想出去闯一闯,我就答应学医,去上海考上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因为我对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不感兴趣,所以第一年的解剖学、药用植物学等必然学不好。到了二年级学生理学,讲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调节机制,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用实验证明高级神经活动的机制是条件反射,我非常感兴趣。到三年级学病理学,我了解到在疾病过程中身体器官、组织、细胞发生的病理变化,其发生的机理和在临床的表现,感到很有道理。后来知道苏联还有病理生理学,它是专门研究疾病的机制,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身的影响,引起全身代谢机能变化及其发生的机制,这是一门研究疾病机制的科学,我认为这就是医学中的理科。所以我当时就树立了一个志愿,将来从事病理生理学的工作。


但是1955年毕业分配时没有照顾我的志愿,把我分配到沈阳一个军工厂做临床医生,我服从了分配。在之后的一年中,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工作。那个医院之前没有化验室,所有的化验检查都要送到中国医大去做,要花不少钱,还费不少时间。我去了以后就申请建立了一个化验室,亲自培养了化验员,很多化验我们都能自己做了,节省了开支,诊断和治疗也更及时了。另外,我还开展了针灸治疗,虽然在学校没有系统学过,我通过看书学习和在自己身上扎针操练,有了感性和理性认识,再治疗病人,有些病例还是很有效的。一年后我被推选为厂劳模的候选人,但没有通过,原因是因为我申请调动工作。我为什么申请调动工作呢?因为厂规模不大,病人比较少,而医务人员比较多,我一天看不了多少病人,觉得很浪费时间。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照顾我的兴趣爱好。但是厂里面不放,工业部也不批准。我只好给周总理写了封信,汇报了我的情况和愿望,很快周总理办公室就发文到厂里,同意我调动搞病理生理学工作。1956年3月,我回到母校新成立的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一直工作到2010年。


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创立


我国原来并没有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欧美国家医学院有病理生理学这门课却没有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是苏联首先创建病理生理学科,开了病理生理课。1954年苏联一位病理生理学家费奥德洛夫在我国办了一个病理生理学师资班,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病理生理学教师,其中有我校的赵修竹和冯新为老师,他们学习回来后筹备建立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师都是从相关学科调来的,赵修竹老师是从生理学教研室调来的,冯新为老师原为内科的主治医师,从生化教研组调来了张增明和孟天真老师,从病理调来了张强华老师,还有我同班同学李之望,和比我低一届的金咸瑢,加上我才有8个教师。


三、病理生理学科的性质


首先,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机制的科学。为什么会生病,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疾病引起身体各个系统代谢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等。所以说,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理科。


其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桥梁课程。在基础医学里的生理学是讲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及其功能的调节机制,生物化学讲体内各种物质的正常新陈代谢过程。而病理生理学是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在疾病中器官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称为病理生理变化。病理生理变化在临床表现为疾病的症状、体征、血液的生化变化等。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疾病诊断的依据,疾病的治疗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由此可见,病理生理学课程是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


病理生理学还是一门医学中的哲学。在研究疾病的机制时,怎么去研究?用什么观点去研究?都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来指导。举个例子,比如说什么是疾病?病人有不适的症状和异常的体征,那是疾病的临床表现,不是疾病的本质。按照辩证法来说,一个事物的性质是由它的主要矛盾来决定的,疾病的本质也应由疾病的主要矛盾所构成。疾病应该是致病因子引起了机体的损伤,机体发生抗损伤反应跟损伤作斗争的过程。假如损伤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疾病就会恶化,会加重。如果抗损伤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疾病就可能好转,可能痊愈。我们医生要做的工作就是做矛盾的转化,用药物等方法减轻损伤或增强抗损伤,使抗损伤转化成矛盾的主要方面,使疾病得以好转。又如,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病理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如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曾认为是由于外周动脉收缩,使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毛细管前括约肌扩张,导致大量血液淤积在扩张的毛细血管网中,使回心血量减少和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及血压下降,由此把动脉收缩视为促使休克发生的致病因素(损伤),从而主张在充分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用扩管药治疗。但是,现在临床却主张用缩血管药治疗休克,为什么呢?因为认识到外周动脉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有利于增加生命重要器官心脑的血流量,这才是抢救休克病人的关键,即在休克发病中外周动脉收缩的两重性中,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抗损伤,所以应用缩血管药以增强其抗损伤作用。


由于病理生理学重视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对疾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而且紧密联系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所以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一些知名的临床教授对病理生理学讲座都很感兴趣并来参加。我们病理生理教师还给学生上过医学自然辩证法的课。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