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九思:异军突起——原华工历史回忆录

发布人:   时间:2013-11-16     浏览次数:

关于华工的这一段历史,我想了一个总的题目,叫做“异军突起”。第一部分,大概有三个到四个小标题,有三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在全面学习苏联中诞生,就是指华中工学院怎么来的,是在全面学习苏联当中诞生的,不是一个新的学校,是一个老的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这部分主要是讲华中工学院是怎么来的,它不是一个新的学校,是在老的学校经过调整之后诞生的,叫院系调整。在1949年,全国解放之后,中央的根本决策,党中央的根本决策,是全面学习苏联,教育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国家小学、中学、大学,这个层次和苏联还是一样的,但是小学和中学里面的学制大致上差不多,大学的区别很大,苏联的大学分得很细,苏联的综合性大学,只是文科和理科,其他的学科完全独立,工科、农科、医科等等,完全独立,所以苏联的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不多。但是各个学院非常之多,医学院、农学院,这个学院那个学院,莫斯科大学就是文科和理科,不多,只有几十所,不到50所。我们中国虽然有的学校也是专科,医学院、农学院,在解放的时候205所大学,绝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文、理、法、工、农等等,还有医,主要的就是医以外的各个学科,不同的程度,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和苏联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1949年解放之后,把中国的高等学校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不是局部的,全面的调整,包含着北大、清华都不例外。不过他们调整的面比较小一点,学校本身没有动,比如说北大,只是把工科调出去了,把医科调出去了,把农科调出去了,主要是把工科调出去了,北大原来有工科,在调整的时候把工科调整到清华。至于说医科和农科,在更早一点蔡元培当校长的时候就已经调出去了,那是受到德国的影响,清华原来是以文科的,文科很强,把清华的文科基本上调到北大,所以清华北大也不例外。苏联大学的重点在工科,中国的大学重点不在工科,因为工科需要有大量的设备,花钱很多,花不起,国家也花不起,私人也花不起。


在1952年全国解放,大体上稳定了,朝鲜战争大致上也稳定了,因此1952年中央决定进行大学的院系调整,面相当大。1953年是重点,还没有搞完,54年、55年少量搞了一点,华中工学院就在1952年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高等院校,在这个当中诞生了,把中南地区几个省大学进行调整。把武汉大学的机械电气基本上交给我们了,武汉大学、长沙的湖南大学,广西的广西大学,江西南昌的中正大学,中正就是蒋介石的名字,蒋中正。把这四个大学机械电气的主要部分,实际上是全部调到,机械、电气、动力这部分都调到武汉来,组成了华中工学院。但是广东属于中南区,但由于广东本身也进行的小范围的院系调整,因此广东的大学只是在广东省范围内进行学科调整,没有到武汉来。只有广东调整之后的华南工学院里面的水力发电专业调到我们学校来了,以及发配电,建成了发电厂。现在我们电气学院的陈德树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华南工学院的。广东基本上没有来,只来了一个专业,加一个教师。其他的,武汉大学,长沙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中正大学,以及华南工学院的水力发电专业调到武汉来了,调到华中工学院来了,从而产生了华中工学院。这就是华中工学院的由来。来了之后,合并之后,本科八个专业、四个系(两年制),哪四个系呢?第一个系是机械系,第二个系是电气系,第三个系是动力系,第四个系是拖拉机和汽车系,或者反过来汽车和拖拉机系。另外还有四个专修课,就是原来这几个学校有的,我现在已经记得不全了,有精工专修课,就是机械方面的,有汽车修理专修课,另外电力方面有两个专修课,这四个专修课都是原来这些大学有的,调来了,招生来了,两年制招了三四年。这四个专修课在1958年结束了,那四个系有八个专业,四个系,1953年开学了,1954年集中了。

[1] [2] [3] [4] [5]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