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大电类学科发展史专题

发布人:   时间:2014-04-10     浏览次数:

关于校史的几点回忆


林士杰


    在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下,电机系的发配电专业与动力系的水力发电厂专业共同成立了水电系,系领导由师生普选产生,选举结果由黎献勇老师任系主任。1959年至1960年,水电系与动力系合并成立电动系,系主任为马毓义老师。


    在此期间,系内成立“动力研究所”,主要参与长江三峡科研工作,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三峡科研会议,接收科研课题,曾出版两期通讯刊物。研究所所长为朱木美老师。


    1960年,我校成立了无线电工程系。1960年夏,以原电机系的无线电工学教研室为基础成立无线电系。1961年上学期,有三个专业的学生,即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材料与元件、电真空器件专业。师资力量最强的是无线电技术,其次为无线电材料与元件,最差为电真空器件。此外,准备招生的专业还有:水声工程、雷达、遥控遥测、半导体四个专业,教师来源基本上从电机系的3、4年级学生中抽调,再派送到兄弟学校(成都电讯学院、清华、北大、南京工学院等)进修学习。


    1962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四机部来校调研专业情况,最后确定只保留无线电技术、无线电元件与材料、电真空器件三个专业。因此,其他专业教研室均撤销。


    1971年,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的工农兵大学生。1972年无线电工程系分为两个系,即电子工程一系和电子工程二系,电子工程二系设置无线电元件材料专业、电真空器件专业、半导体器件专业。1973至1976年,电子二系与国营4404厂合作,大力支持三线工厂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先后举办各种培养班。第一,主要以1969至1970年毕业后分配到厂的大学生为主体,也选拔表现好的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成立培养班,针对工厂实际开设课程。第二,校厂合办工人大学班,由厂方选拔学员编入校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班,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在校内上课,专业课在工厂上课。开拓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路子,是委托培养、厂校合办的尝试。以上两项教学活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学校是不能收费的,反而要派出大量教师到工厂任课,但当时教师的热情很高,不畏困难,搞好教学。


    1960年,我校代表参加全国文、教、卫、体、新先进单位及个人代表大会(全国文教群英会)。这次会议是从省里开起,大家参加省的大会后,又参加北京的全国大会。北京会议约十多天,记忆中我校参加人员有电机系发配电教研室的刁士亮、林士杰;机械厂的田振享;材料实验室的熊宗义;制图教研室的邬克农;工程物理系的丘军林;机械系的王文清。会议结束返校后,我们还在院广播台向全校汇报参会情况。

   

    (林士杰,电信系退休教师,曾任原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系主任等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