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11月,校史馆收到了李定凡校友向母校捐赠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升起的蘑菇云模型、我国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模型和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机组模型。这三个模型展示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三个历程。李定凡校友1963年毕业于我校原工程物理系放射化工(703)专业,曾先后任核工业部副部长、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他是我校工程物理系优秀毕业生中的代表。
1958年,为加速原子能和火箭技术方面的科研和干部培养,我校创办工程物理系(当时对外称7系),设实验核物理、原子反应堆工程、放射化工和金属物理等专业。1961年,由于国防尖端科技方面的专业耗资巨大等方面原因,工程物理系被调整下马。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我校工程物理系仍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在核工业和其他战线上无私奉献、成绩卓越的人才。同时,该系培养的青年教师也到其他相近专业,成为了各自单位的骨干,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回顾我校工程物理系建设全过程,也能从中看到老一辈华工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教师、学生在艰苦环境下,服从祖国的需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没有现成教学设备、实验材料的条件下,边学习边建设。教师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条件下,从事高放射性工作,并坚持教学科研,为新中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们的精神品格值得我们牢记和学习。为了解工程物理系建立发展始末,本刊特地走访了当年亲身见证工程物理系建设发展过程的一批教师,请他们口述历史,向我们讲述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忆工程物理系建立经过
李再光口述 李旭玫访谈整理
1953年,我从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分到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工作。当助教的开始两个学期,是辅导陈珽教授讲授的电工学的理论基础。
1958年2月,我到湘潭电机厂劳动锻炼,5月接到学校的通知,要我回校参加留苏考试,报考专业为计算技术,7月考完。当时毛主席号召青年人要敢想敢干。我想起电工学的理论基础教科书上有4页纸讲述电子感应加速器,国外有这种加速器,我国没有,我们可以研制,为教学实验提供新的装备。我向系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系领导非常支持,很快组织了7名青年教师和电机系的17名三、四年级学生,成立电子感应加速器课题组。开始学习电子感应加速器原理和结构,随后分工设计制造和调试各个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