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703专业校友的一次聚会想到的
徐辉碧
2013年11月,我在北京和703专业的部分在北京工作的校友举行了一次虽短暂却很有意义的聚会。陈婉华为这次聚会做了许多组织和联系工作。参加会议的有陈婉华、李定凡、吴秀林、张赣兰、龙耀庭和刘鸿忠以及陈婉华、张赣兰的先生。会上我将学校校友会送的资料和纪念章交给他们时,他们高兴极了,立刻把纪念章戴在胸前。
他们是1963年毕业的,到我们聚会时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他们默默地在原子能战线上为祖国作出了许多贡献。我感受很多,汇成一句话。我对他们说:“今日母校以你们为荣”。
1962年3月因解决杨叔子和我两地分居问题,我从北京调到华中工学院工作。因曾从事过重水研究,故分配在工程物理系原子能材料专业任教。我和703专业同学相处是在1962至1963年。除了为他们上过一门专业课外,还参加了毕业分配工作。当时毕业分配的方案都是国家制定的。在分配方案中,中国科学院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北京化学研究所,另一个是长春化学研究所。还有8个同学要到西北去参加原子能工业的建设工作,是保密的,具体没说是到西北什么地方,只说到兰州饭店报到,然后再往西走。这8个同学决定去大西北,对他们而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去西北404 厂工作的同学是:李定凡、吴秀林、张赣兰、刘金新、肖明森、唐实宋、田建平和曹志庆,其中2个女生、6个男生。他们在兰州饭店报到后,单位给他们发放了棉大衣、棉帽和靴子,这表示他们要到很远很冷的地方去。同学们没有一个人说“大西北太冷、太远了,我不想去”这样的话。历史证明:我们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思想境界是比较高的。
在这分别50年后的聚会中,他们告诉我许多过去所不知道的情况。这里简单做点介绍。这8位同学分配在担负生产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材料任务的404厂的不同岗位。多年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很好。其中突出的是班长、共产党员李定凡。
李定凡的岗位是厂长技术秘书。刚去的时候,为了做好工作,他要求同时去车间锻炼,得到厂长同意。他不仅参加劳动,还注意把工艺中出现细小的问题与学校学习基础相联系。李定凡1963年至1986年都是在基层工作,从车间主任、到工程师、到厂长,每一个阶段工作他都很尽心、尽责,都得到认可。1986年李定凡被推荐并任命为核工业部副部长,他是703专业学生的优秀代表。
同学们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建设的工作,在保证原子弹所需要的核材料的工作中做了一份努力。1964年,就在他们毕业后的第一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对此,他们感觉到特别自豪与欣慰。
这次我到北京去,收到李定凡给母校赠送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模型、秦山核电站的模型和最大的核潜艇的模型。在这三个模型中,他都作出了自己一定的贡献。
(徐辉碧,化学与化工学院退休教授,曾任703专业教师、原化学系系主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