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九思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人:   时间:2013-11-16     浏览次数:

 

    要推行各部门各级行政干部对于本部门的教职工和学生担负起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责任。要使他们了解,这是份内的事情,而不是额外负担。

 

    青年团、学生会、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很大。不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就无法真正做好群众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说,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群众性的政治思想工作。

 

    民主党派工作还不够活跃,这有待于党去进一步帮助他们,以发挥其作用。

 

要达到以上要求,每一个党员就必须首先成为积极的政治工作者,并善于和党外同志合作,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

 

    4.党与行政要统一安排各种活动的时间。只顾业务和学习,不参加社会括动的倾向是不对的;社会活动过多以致影响教学也是不对的。对担任教员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的教师,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给以适当照顾。

 

(三)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要办好我们学校,必须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这是决定的一环。

 

    1.按党章规定,实现党对学校工作领导与监督的职能,执行党的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党对学校工作和群众团体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酌领导。应当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问题,不应忙于行政事务。根据中央宣传部“关于,在高等学校中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报告”(草稿)的意见,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领导和监督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和上级行政机关有关高等教育的决议与指示;

 

    ②审查行政和青年团、工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工作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③加强党的宣传耳作与组织工作,保证行政任务舶完成;

 

    ④领导和监督人事部门的干部和师资的审查、培养、提拔等工作;

 

    ⑤研究解决教学工作、行政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健全党的领导核心和工作制;度。党委会的成员要扩大,吸收各方面的负责同志及教师党员参加,增设书记,成立书记处,在党委会的领导下处理日常的工作,并建立定期的会议检查总结汇报等制度。

 

    3.发扬民主,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都要在适;当的集体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允许不周观点的,无拘束的讨论”。(刘少奇)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酝酿交换意见必要的调查研究,提出初步方案和意见等;每年召开党员大会一次,每学期召开党代会议或扩大的政治工作会议及团代会、学代会、工代会或扩大的干部会等各一次,有中心议题的进行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克服官僚主义。同时号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负责干部,要主动的联系自己周围的群众,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一道研究工作和学习中的伺题。

 

    4.严格遵守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党委会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措施作出决定后,就应分射由各分工负责的同志在组织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中具体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精神去独立的研究解决问题。

 

    5.要特别注意尊重非党院长及其他非党负责干部的职权,有事多和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有原则意见分歧时,应经过充分协商求得意见一致。要充分发挥教学行政机构的作用,党委对行政教学工作的决定,应经过行政系统,用行政手段布置下去。特别注意发挥行政会议、院务会议的作用。实行党委制不是党委代替行政和党政不分的“一揽子”的领导方法。教学行政业务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应当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6.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有事多和他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在工作上的监督作用。

 

    党委会实现对全院工作领导与监督的职能以后,总支、支部的任务则应根据党章规定及我院具体情况而定。职工总支支部,根据党章第五十一条,履行其职责;学生支部对青年团总支实现领导作用,对教学工作则应该起保证作用;公共教研室总支支部,对工会青年团实现党的领导,对教学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系的党总支目前也只起保证监督作用,但应确定一个系为试点,以取得经验,逐渐过渡到实现领导与监督的职能。

 

    对学校党组织来说,对全院工作履行领导与监督的职能,是大大加重了党组织的任务,也大大加重了每一个党员和任务。

 

    为了很好的执行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除上述许多工作以外,这里再强调指出两点:①党组织本身必须有战斗力;②党必须很好地联系群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