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克明:大学诗教的楷模——怀张承甫教授

发布人:   时间:2015-11-23     浏览次数:


    二、演为歌诀,咸以取便记诵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诗教是教育与教学的优良传统,甚或把它放到教育与教学的首要地位。《礼记》中《经解》,记载了孔子的几段很值得玩味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意思是凡亲身到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便是诗教的结果;老百姓不仅温柔敦厚而且很聪明,那便是学诗学得很深入了。


    张承甫先生长期耕耘于理工科教育,教书育人,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启发,内容精炼、深入浅出,学生深感兴趣、获益终生,他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成材弟子,誉冠中外。特别是他重视诗教与现代理工科教育交融结合,为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了教学观念上的转化,有利于“知识”、“能力”以及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素质的培养。


    先生认为要使学生通过诗教,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我自1981年初任《铸造工程》杂志编辑,时张承甫教授担任全国铸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铸造学会理事长。有关《铸造工程》杂志的工作,常请教先生,除有缘聆听张承甫教授“凝固理论”讲座之外,还可了解研究生的教学。先生亲自为研究生制定了治学之诀,可谓诗教之佳作;其云:


撮其精华,识其大略。析其漏错,掘其疑难。


    在大学教学中应用诗教,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诗中蕴含的哲理,更要求他们将这些哲理进行实践,进行具体的运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张先生治学严谨,他要求学生质疑。他认为,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教学中,他鼓励研究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凝固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他发现即使是外国的英文教材也很不完善,且多有错误。如Merton C. Flemings著的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一书,就是如此。因而,先生治学之诀中,提出“析其漏错,掘其疑难”的思想方法,就是要求学生独立地思考,通过反思、批判、发现的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先生的治学之诀,正诗教之为用。恰如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所云:“杂艺百家,诵拾名数,率用五言七字,演为歌诀,咸以取便记诵,皆无当于诗人之义也。”


    2007年秋,我捡拾旧稿,又读得先生旧日名句;抚今忆昔,不胜感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仰瞻斗极,殊切依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之间,不觉廿有六年矣。恰值我为武汉大学哲学院研究生开设“中国技术思想研究”选修课程,余书此诀,以付诸同学,期共勉之,并博方家一粲。薪火相传,其不在斯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